社区团购的另一面:新基建的亲历者

 头条123   2025-01-13 15:00   231 人阅读  0 条评论
社区团购的另一面:新基建的亲历者

  2020年,一轮社区团购的新混战开启,各互联网巨头纷纷跑步进场。除去早就置身其中的十荟团、兴盛优选、同程生活等 一梯队老牌玩家,滴滴、美团、拼多多、苏宁、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亲自下场竞逐。

  市场如火如荼之时,却迎来了一盆冷水。

  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评,“社区团购:别只惦记这几捆白菜,科技创新更令人心潮澎湃”,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会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将市场对资本入局社区团购而引发的“互联网巨头靠烧前、低价抢占市场夺走卖菜商贩生计”的争议摆到了大众面前。

  但社区团购真的是抢走小摊小贩饭碗的洪水猛兽吗?实际上,这非社区团购这一行业的初心。

  这场关于社区团购的争议,十荟团CEO陈郢就曾在今年7月的内部信里提到:“十荟团要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六稳六保的坚定执行者和贡献者”。

  这份内部信大概就是对如今这个热议话题的 好回答:社区团购的诞生从来都不是为了摧毁,而是为了重构秩序、产生社会价值。

  社区团购并非与普通民众利益背道而驰

  如今还算萌芽阶段的社区团购,远没有达到、也不会达到大规模夺走菜贩子生计的地步,其只是与大型连锁超市一样的消费渠道。

  艾媒报告预计,2020年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将会实现翻番超过720亿,这一数字与沃尔玛(中国)去年822.8亿的销售额、以及去年411649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显然还未能对大局产生影响。

  再来看行业里的 一梯队玩家兴盛优选和十荟团,前者用“预售+自提”模式,预售传统夫妻便利店里所没有的商品;十荟团除了帮助门店引流、提高复购以外,目前覆盖全国二十万社区,为二十余万名团长创造了就业和增收机会。

  也就是说,社区团购的初衷并非抢走小摊贩生意,而是帮助团长(宝妈、门店)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复购、实现增收。

  相比较而言,更让外界诟病的应该是互联网巨头入局之后,靠烧前补贴来迅速扩张、抢人等在网约车、外卖等行业中曾经上演的景象再度出现。

  社区团购是否会如同曾经的风口行业一样,在通过低价策略培养起用户消费习惯之后再被巨头把控、垄断,这才是让供应商、菜贩子、消费者的担忧所在。

  但十荟团的诞生却是通过重构传统电商供应链来实现“普惠零售”和“消费平权”, 是兼具商业与民生双重价值,同时注入人文理想的普惠项目。

  2011年,陈郢就带着“电商下乡”的初心和团队去苏北农村开展公益扶贫。后来他以生鲜农产品为切入点,做起了农村电商,试图完成帮助农产品“走”出去、外面的产品“引”进来的举措。

  2018年4月,从农村创业起家的陈郢,再次将目光瞄准2-5线城市,试图做出一个普惠普通百姓的电商服务模式,也就是十荟团。

  在经过两年多商业模型的打磨,在今年7月,陈郢进一步提出“十荟团要做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和贡献者,要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执行者和贡献者”。

  从陈郢的内部信来看,社区团购并非与普通民众利益背道而驰,十荟团乃至其他社区团购企业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和时代进程一致的。

  买菜关乎国计民生

  社区团购并非是争夺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买菜这件小事也关系国计民生。

  今年年初疫情爆发,小摊小贩闭摊谢客,但居民们日常的买菜需求成了难题,社群团购这一模式十分适合疫情的特殊要求。

  在疫情期间,十荟团武汉地区运营的同事们经常收到一些团长的询问“什么时候开团?家里没米下锅了,现在只能用榨菜下饭了”之类的信息,当时十荟团提出了两个目标:“让百姓能够在家中用新鲜的食材做一顿热腾腾的饭”、“无接触配送,让市民不必出小区”, 要举全力保障供应、品质、价格和履约。

  其主动联络果蔬基地解决滞销问题,但想要把菜送到消费者手中也很不容易,武汉的车辆出不来,十荟团调动周边城市的运输力量,驰援武汉。疫情期间物流成本涨激增,而十荟团通过规模和技术优势打下了菜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切实地保障了武汉市民的民生物资供应。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94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社区 团购 另一面 新基建 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