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总书记 4日上午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强调,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擘画两党关系发展新前景,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未来、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就此提出5点主张。
备受瞩目的“习朱会”,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发布十周年之际登场。习总书记在会见中首度揭橥的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新愿景如何落实?总书记为此提出的5点主张有何深意?新华社记者 一时间采访大陆知名台湾问题专家,为您进行深度解读。
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两党新领导人首度会面继往开来
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新形势,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坚定信心、增进互信,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表示,这是十年间国共领导人的 五次会面,也是 总书记、朱立伦主席上任以来首次会面,时机上是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面临进一步深化拓展的关键时刻,因此具有“承前启后、巩固成果、确保底线、开创未来、共担责任”的重大意义。
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认为,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 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务实进取、克难前行的积极思维。
凸显“九二共识”的基石地位
在会见中提出5点主张。 一点就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挑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搞“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就会损害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动摇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发展。
杨毅周分析说,“九二共识”可谓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底线。有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双方、两岸各政党才能开展交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才能得到确保和增进。因此,习总书记将强调“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放在 一点,这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大陆方面决不允许挑战一中原则的严正立场。而总书记首度提出“积极探讨构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则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框架如能确立,有助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避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势被逆转。
重视民众福祉“定心”“暖心”
总书记在 二点主张中提出,要充分考虑两岸双方社会的心理感受,努力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尤其要为两岸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农渔民合作发展、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让两岸同胞参与越多受益越多。
盛九元分析说,总书记的主张着眼民生,体现了对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关注与关怀。“两岸利益 ”的提法,更明确地指出两岸经济合作的目的是使民众更多地享受到利益、好处。而在受益面上,总书记讲得非常具体,强调尤其要为两岸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农渔民、青年等群体创造机会,明确表示愿首先同台湾同胞 发展机遇,优先对台湾开放且“力度要更大一些”。这对于台湾同胞、台资企业既是“定心丸”,更有“暖心”的作用。
“总书记的期许和主张明确、中肯、真诚、务实,为未来处理两岸经济关系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相信两岸经济合作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步伐会越来越快,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民众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盛九元说。
特别重视心灵沟通与契合
在 三点主张中指出,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 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认为,习总书记特别重视两岸关系的精神层面。两岸统一不仅在于物质载体的 ,还在于两岸民众的心灵沟通与契合。相信大陆有关部门将积极落实总书记的指示,适时出台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来往的措施,从而为扩大两岸同胞直接交往、实现心灵契合,创造条件和便利。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