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华微电子: 自主研发砥砺行 助力打造“中国芯”

 头条123   2025-05-19 19:52   1601 人阅读  0 条评论
吉林华微电子: 自主研发砥砺行 助力打造“中国芯”

  技术人员在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开展研发工作

  栉风沐雨五十余载,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从初创时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总资产近57.52亿元、员工2100余人,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微电子)历经行业起伏,创造了辉煌的企业成就。

  “我们心里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我们做半导体的从业人员有这种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心里都在默默地想一件事情,为员工、为员工背后的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民族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华微电子董事、首席执行官于胜东说。

  筚路蓝缕奋斗不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华微电子是一家以生产研发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为核心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前身是成立于1965年的吉林省吉林市半导体厂。至今,华微电子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

  企业能有今天的经营状态和成就,是几代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谈及创业历程,于胜东感慨万千。

  时间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了为国防产品配套的半导体产业。为填补吉林省晶体管生产的空白,1965年初,吉林市开始筹建半导体厂。

  吉林市半导体厂成立后,仅有的28名职工外出到北京等地学习硅整流二极管制造工艺。他们满载委托和信任,开始了新的探索和追求。学习归来的他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建厂筹备和产品试制工作中。

  “当时,吉林市为了建半导体厂,把吉林市表厂迁走了,老楼没有进行装修。因为生产对洁净度要求较高,我们就在两个楼后面的一个澡堂子里成功试制出硅整流二极管。”回顾创业之初的峥嵘岁月,华微电子党委书记王桂莲记忆犹新。

  硅整流二极管的成功试制填补了吉林省晶体管生产的空白。也就是从那时起,华微电子“澡堂子里闹革命,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创业佳话流传开来。

  王桂莲回忆,尽管创业期的团队里仅有5名共产党员,但他们拼搏奉献、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精神感染了所有人,而且这份优良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埋头苦干,不分昼夜,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产品拿出来。”王桂莲说。

  员工是企业的基本细胞,其活力的大小影响着企业的生命力。创业初期,东北地区建有十多家半导体厂,时至今日,只有华微电子在一无产业环境和市场优势,二无资源优势的条件下生存下来,并逐步发展壮大,是东北地区硕果仅存的整建制半导体企业。

  2001年3月16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钟声的敲响,华微电子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国内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在过往的56年中,华微电子初心不改砥砺奋进,伴随党和国家前进的步伐茁壮成长,专注功率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不断突破自我、开拓进取,承担了多项国家半导体技改项目。

  如今,华微电子总资产近57.52亿元、员工2100余人,被认定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已成为全国 具影响力的半导体IDM企业之一、我国功率半导体器件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获专利技术百余项 年均研发费超亿元

  在“群雄逐鹿、大浪淘沙”的时代,华微电子如何拔得头筹?长期以来对科研创新的持续投入是华微电子的底气所在。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没有创新,企业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支撑。华微电子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吸收等多种形式使产品技术不断升级迭代,以技术创新引领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007年,绿色照明用VDMOS场效应晶体管荣获科技部评定的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2014年,1200V15A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荣获 八届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称号;2015年,采用VLD终端设计的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荣获 九届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称号……”谈及企业荣誉,华微电子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近年来,华微电子通过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标准,广泛开展产学研等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运用、消化和吸收,并逐步在FRD、IGBT、SBDVD-MOS等产品开发中推广运用,公司的技术实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其中,1350VTrenchIG-BT项目成功攻克深槽刻蚀与填充、高均匀性多晶回刻与刻蚀工艺、Ti/Tin淀积与RTP退火工艺等难题。TrenchIG-BT工艺平台的开发成功,让华微电子在功率器件研制开发方面的表现更为全面。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84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