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之力奏响春晚强音 ——评2022年总台春晚

 头条123   2024-12-14 18:44   379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以      之力奏响春晚强音 ——评2022年总台春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是 40届春晚,自1983年以来,春晚在恪守本真、坚守初心的基础之上,不断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在坚持晚会节目方向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同时,也在节目形态、创作理念、制作技术、传播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已经成为了铭刻在中华民族基因深处的集体记忆。

  2022年总台春晚以“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中国年里的欢乐颂”为主题,回顾了过去一年国内人民关心的事物,拉开了新一年的序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奏响了奋进的号角。2022年总台春晚将“ ”的理念贯穿整场晚会,为全国观众奉献出一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具的文化盛宴,为国家新型主流媒体深度 实践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电视横屏与移动竖屏的

  除夕夜晚,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收看总台春晚,在用微信接收和送出新年祝福时,或许会偶然间在“发现”中看到“直播”一栏上有一个醒目的红色“春晚”提醒标记,这正是2022年总台春晚推出的新型跨屏互动直播新体验——“竖屏看春晚”。

  

以      之力奏响春晚强音 ——评2022年总台春晚

 

  “竖屏看春晚”是央视历史上首次推出的移动端春晚直播模式,目的是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收视习惯,也满足了不同场景中用户同步收看春晚的需求,同时网络直播的转发、 与弹幕等功能更是延展了春晚的社交属性,人们不仅可以像以往在微信群或微博对春晚内容进行评论、二度创作,如今也可以在春晚的直播间当中进行实时互动, 自己奇趣的想法、收获的感动,还能够定时“抢”到直播间送出的“福利”。

  

以      之力奏响春晚强音 ——评2022年总台春晚

 

  此外,“竖屏看春晚”也并非仅仅是“横屏”的“竖放”或“截取”,而是架设了5台竖屏专属机位,运用竖屏视听语言将节目呈现给手机屏幕前的观众,较为狭窄的屏幕能够产生类似网络“直拍”的效果,放大节目中的细节,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至节目中的主要部分,从而提升了节目内容的沉浸感和传达力。由于“竖屏看春晚”是全国首次尝试,而春晚的大多数节目又是“群像”式表演,因此,大型综艺晚会直播,竖屏传播怎样才能更好地适配,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在紧张的直播态下,镜头如何合理切换,构图怎样舒适 佳,还需要竖屏编导团队经此一役,在未来的竖屏直播晚会时,随着经验积累与技术、技能的提升而不段改进,真正做到“大屏有全景、竖屏有特写,大屏重整体、竖屏重细节”的大小屏联袂互动、完美表达。

  

以      之力奏响春晚强音 ——评2022年总台春晚

 

  可以说,2022年总台春晚“竖屏看春晚”的新模式是一次媒体深度 的优秀实践,超越了观众以往在观看电视时手机同步“摇一摇”的简单的即时参与,真正做到了电视端与移动端的跨屏交互,实现了多场景的传播。

  传统艺术与智能技术的

  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一直以来是艺术创作者们关注的重点,好的作品往往都是二者有机 之下的产物,新的技术会催生新的艺术形态,旧的艺术形态也能在新技术的赋能下焕发新的活力。2022年总台春晚正是国内文艺晚会中艺术与技术 的典范,尤其是歌舞类节目,用全新的媒介技术加持了演员的表演、丰富了节目的形态、深化了节目的意蕴,形成了沉浸式的观感体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运用了XR、全息扫描等新型媒介技术,将《千里江山图》投影在演播厅的四周,三百六十度环绕在场的观众,使得现场仿佛置身于宋朝的青绿山水间。身着青绿水袖长裙、头顶飞扬云髻的舞者,用静待、望月、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富有禅意的舞蹈动作,将《千里江山图》中蕴含的恢弘和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典雅又不失柔美。

  继欣赏完《千里江山图》的《只此青绿》之后,总台春晚又借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将观众带入了《富春山居图》的水墨山水之中。于3D立体动画、全息等技术渲染出的浓淡有韵的水墨画中之境,身着古装的演员或吟或舞、或歌或颂,将一首首经典诗词呈现出来。素雅、幽静的画面,虚实相生,尽显中国传统山水画之“气韵生动”,也将古人淡泊致远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      之力奏响春晚强音 ——评2022年总台春晚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31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