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展演季》用跨界 让文物的DNA动了

 头条123   2025-05-18 16:43   2018 人阅读  0 条评论
《国家宝藏·展演季》用跨界      让文物的DNA动了

  国际在线消息:一档兼具人文情怀和科技素养的节目,应该是什么样的?持续让“国宝宇宙”大放异彩的《国家宝藏·展演季》,给出了激动人心的答案。

  继“少年十八岁”“乾隆乾隆”两期主题后,于11月6日晚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 三期《国家宝藏·展演季》迎来“星汉灿烂”之约。在三场各有千秋的国宝创演中,由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带来的《天·眼》极为震撼。

  “美丽的宇宙太空,会以它的神秘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乐队采样“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声音,在先锋电子音乐中融入“天眼”FAST收集到的脉冲星的声音进行编曲,演绎青铜纵目面具“眼中”的人类发展史,以此致敬古蜀先民的探索精神,更致敬伟大的天文工作者们。节目播出之后,有观众感慨:“这气场穿越古今、纵横天地,文物的DNA动了!”

《国家宝藏·展演季》用跨界      让文物的DNA动了

  在即将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大力推进让文物活起来”被作为了一个专门的章节。以文理交叉的方法手段,做好对考古成果的创新展示、精准阐释和 传播,是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所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文博”领域的文艺领军队伍,再度做出了极具探索性的破题尝试。

  《国家宝藏·展演季》 多媒体资源、汇聚全社会才智,叠加前沿科技打造“文艺展品”,通过“电视策展”传播中国故事,有力彰显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创新格局和创作实力。

  文博数字化的新尝试

  以“电视策展”拓展观展渠道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故宫博物院历时三年时间企划、联合所有合作博物馆打造的《国家宝藏》文物特展,即将亮相故宫文华殿。在特展拉开帷幕之前,《国家宝藏·展演季》以打造“文艺展品”之名,力求陪伴广大观众踏上一场绽放艺术想象力、激发文化创造力的国宝创演之旅。

  “万万没想到,我们还能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文物的大千世界!”《国家宝藏·展演季》自开播以来,各种新奇创意令人目不暇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青绿山水化作舞台上的翩翩起舞,孩子们用童谣唱出各种釉彩大瓶上凝结的“中国瓷器史”,商周十供上的兽面纹在眼前活灵活现……

  《国家宝藏·展演季》 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以文艺的方式展示国宝。相比起传统的科普,它在遵循知识严谨性的基础之上,更强调故事性、感染力和细节感,彰显出浓烈的人文底蕴和艺术魅力。

  近年来,数字化不断赋予文物以新的活力。在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不仅文物工作内容篇幅明显提升,并且两次提到“博物馆数字化”,文博数字化大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电视是一种视听语言的艺术,而艺术与技术的加速 ,正让电视在数字化时代大展拳脚。早从2017年起,《国家宝藏》就以酣畅淋漓的“线上观展”体验,不仅让一大批国宝亲切走进了大众,也带动了线下场馆的空前火爆。当下,进入秋冬季以来,疫情防控形势较为复杂,各大博物馆(院)的参观人数明显下降。《国家宝藏·展演季》以“电视策展”拓展观展场景,升华沉浸体验,既恰逢其时满足了社会所需,也显露了总台人不断刷新自我的创新抱负和职业理想。

  在“电视策展”的氛围营造上,《国家宝藏·展演季》颇为用心,张国立老师仍作为“001号讲解员”为节目穿针引线,同时,基于雄厚的专家学者资源库,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一位嘉宾担任特展讲解员,关联三件文物。例如,新 一期节目邀请到 三季《国家宝藏》中“金嵌珍珠天球仪”的今生嘉宾黎耕老师,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他侧重从科学家的视角品鉴创演作品,开展趣味科普,让观众足不出户开眼界、涨知识。

  科技创新下的新突破

  用“ 五维时空 ”激活历史场景

  即将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度将“科技创新”写入题目,并以专门的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链条的布局。

  在这场科技创新行动中,主流媒体特别是受众辐射范围甚广的文艺节目应该怎么做?《国家宝藏·展演季》率先作答。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1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