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每天都有海量的文娱产品通过各种平台不断上线、更新。在大量缺乏创意、同质化的文娱产品无法获得注意力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文娱精品脱颖而出,包括网络小说、电影、连续剧、综艺、短视频等等,成为大众“二刷”“三刷”甚至“N刷”的对象。2022年初,不少网络平台都有一些“值得N刷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综艺榜单”,在众多网友晒出的短视频平台个人年报中,反复刷同一个短视频十几次至几百次的现象并不少见。
当下,倍速观看、几分钟看完某某说电影、只看剪辑或看个开头就弃文弃剧已成为常态,而对部分文娱作品进行二刷、三刷和N刷的现象,则体现了大众对喜爱的作品的深度沉浸体验和高度文化参与。
从“经典重读”到“N刷”:“反复欣赏”衍生出网络时代的新意涵
对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反复欣赏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传统上,对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经典和世界性的文学经典,反复欣赏的情况较为常见。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的序言中就提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每个年龄、每个阶段,每一次重读都会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
影视工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欣赏形式,娱乐化和大众化的反复欣赏成为普遍现象。为吸引更多注意力,电视台通过计算收视率等技术手段,不断筛选并反复播放更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随着球幕、3D等技术的发展,新的迷影文化和消费习惯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喜爱的电影抱有反复多次观看的热情。
不过,电影和电视的传播方式,仍对观众的反复欣赏有一定限制和束缚。网络和移动媒介的兴起,带来充满个性化、可操控和互动性的新媒介传播形式,由此衍生出网络视听时代对影视剧、网络小说、中短视频等的“N刷”现象,包含了更多网络时代的文化意涵。
各大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不同时期的海量文娱产品,使“N刷”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时空限制,更具个性化和选择性。用户既可以选择看新 作品,也可以选择经典影视剧或已完结小说。对于体量较大的作品,用户还可以选择性观看。在网络剧的视频播放界面,一般都有“只看TA”的选项设置,相当于为用户提供了该部剧集的单人角色(或双人角色)剪辑,为用户选择性观看心仪角色剧情提供了便利。用户也可以通过拖动进度条,跳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物情节,实现“不看TA”的“N刷”;或者随时变换不同的视频播放速度,进行各种“操控式”的“N刷”。
在多份网友晒出的平台使用年报中可以看出,对短视频和动漫的“N刷”现象 为普遍。打开一些热门视频,“再来亿遍”“每日一刷”等弹幕屡见不鲜。各大平台的视频播放界面,除了倍速选择、弹幕开关和评论区等设置,类似于音乐播放器中单曲循环的播放键也是标配。这使得“N刷”更为方便,用户只要点开循环播放键,就可以无限次沉浸在自己喜爱的故事、角色或氛围中。动漫作品因每一季更新速度较慢,不断重刷已上线部分,通过弹幕保持交流,共同等待更新,是动漫迷们追番的新常态。如果发出的评论或弹幕被别人点赞、回复,用户还会收到平台通知,可点击重新进入相关播放界面,随时查看互动情况。平台这种设置,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也吸引了更多用户不断重刷视频。
通过“N刷”发现丰富的细节:重拾心理记忆,延长高峰体验,获得互动的快感
从传统的经典重读,到网络视听时代的“N刷”,反复欣赏是人类较为普遍的心理和情感需要。
卡尔维诺强调的“经典重读”,主要是针对那些凝聚了人类智慧、具有永久性价值的经典。人们在年轻时因阅历不足,阅读时可能会错过很多丰富的细节、意义与层次。当有了一定的思想沉淀之后重读,新的主体就会与内涵丰富的经典碰撞出新的火花,获得新的审美体验或思想启迪,这代表着印刷文明时代具有精英化特征的反复欣赏。进入移动媒介时代,每天被海量文娱产品包围,很多人对同质化的作品提不起兴趣,更愿意在吃饭、通勤或休闲时“N刷”喜欢的老作品,重拾美好的心理记忆。
对影视剧和网络小说的集中“N刷”,可以再现和延长强烈的移情反应和审美高峰体验。阅读或观看过程中,人们会因为认同角色人物而去感受其喜怒哀乐,产生潜意识的移情反应。在强烈的共情中,展开艺术想象和联想,情绪随着角色命运跌宕起伏,完成主体和客体的 统一,形成审美高峰体验。直至故事结局,人们会渴望继续沉醉在这种绵延不绝的情绪中,产生“二刷”“三刷”,甚至“N刷”的欲望。网络和移动传播媒介则为用户提供了几乎不受时空限制的“N刷”便利,人们可以在其中获得更长久的审美高峰体验,更尽兴地宣泄情感,逐渐调节和平衡沉浸其中引起的情绪激荡。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