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说明书上,经常会出现“尚不明确”4个字,例如,治疗冠心病的速效救心丸的“不良反应”项就写着“尚不明确”,治疗咳嗽的复方鲜竹沥液的“不良反应”项也写着“尚不明确”。
那么,这些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真的就不明确吗?怎样从其他途经获得不良反应提示信息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解决此类问题的3个方法。
一个方法:寻找同一功效亚类的其他中成药 在中成药的功效分类里,有一个很特别的概念,叫做“功效亚类”。什么意思呢?就是成分会有重复、主要功效非常相近的一类中成药,在临床治疗时可以作为替代备选的中成药品种。
例如,辛温解表药是一个功效亚类,风寒感冒颗粒和感冒疏风丸都是这个功效亚类里面的品种,二者的组方配伍和性效表达都是十分相近的。又如,行气活血药也是一个功效亚类,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都是这个功效亚类里面的品种,二者的药性也是非常相近的。
所以,虽然速效救心丸的说明书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但同一功效亚类的复方丹参滴丸可是写的“偶见胃肠道不适”。考虑到这种不良反应很有可能是其中冰片的“峻烈走窜”之性所致,而速效救心丸也含有冰片,所以,服用速效救心丸的患者,也可以“胃肠道不适”作为潜在不良反应的内容。
二个方法:分析中成药所含的毒烈性成分 中药的药性和毒性,是偏性的一体两面,所以,一个具有较强烈偏性的中药,在具有较强药性的同时,也具有较显著的潜在毒性。通过分析中成药所含毒烈性成分的不良反应,就可以对整个中成药的副作用有所提示。
例如,虽然复方鲜竹沥液的说明书不良反应写着“尚不明确”,但是其中毒性成分生半夏的不良反应可是明确的。通过查阅《中华本草》可知,生半夏属于毒性中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表现为咽喉辛辣感和恶心,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反应,包括口舌麻木、腹痛、腹泻、头晕、心悸等。
所以,复方鲜竹沥液也可能具有类似的“作用”,在服用时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泻和头晕、心慌的副作用。
三个方法:收集公开报道的不良反应案例和上市后再评价资料 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搜索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报道,分析汇总后形成提示信息。再进一步,通过系统的上市后再评价,确定尚不明确的信息并修订说明书。
目前很多中成药说明书,都根据上市后再评价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了修订,例如,2018年的修订中,蒲地蓝消炎口服制剂的说明书不良反应由原来的“尚不明确”调整为“该制剂有以下不良反应报告: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乏力、头晕等;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用药情形和致害原因比较复杂,也没有发生率的信息,需正确看待此类信息,不可因噎废食。 后要说明的是,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写着的“尚不明确”,不代表很安全,也不代表很危险。如您有所疑惑,请咨询医生和药师,在其指导下正确合理用药。
文/金锐(北京世纪坛医院)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北京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7.88%,不良贷款率微升0.2个百分点
银行涉房贷款大盘点:上半年不良攀升 但季度不良生成高点已经过去?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过去5年累积处置不良贷款超前12年总和 重大隐患被“精准拆弹”
中成药国家集采来了!首次涉及复方血栓通、冠心宁、华蟾素等16种药品
福建银保监局:不良贷款中介诱导客户签署代扣协议 自动扣取高额“中介费用”
上海银行半年报:净利润增长3.23%不良率稳定 财富客户及资产均增长约13%
浦发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微增 不良指标连续十个季度“双降”
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老人的心绞痛
银保监会:积极地应对不良资产反弹 保证金融秩序平稳
网信办出手!清理不良违法信息200多亿条 重点打击网暴、水军、黑公关 电商刷单炒信也备受关注
江浙13家上市银行半年报盘点:净利增长率超全国平均水平75% 不良率整体再下降
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成了卒中的帮凶?
桂林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续增 吴东挂帅两年增收不
央行:截至今年6月末 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平均不良率1.33%
广东银保监局:十年来辖内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过8500亿元 不良率下降0.4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房地产停工项目不良贷款仅占全行按揭贷款余额的0.01%
上市银行2022年中报透视:不良普遍抬头 信用卡业务继续深度调整
医保目录调整下的中成药:利好政策密集出台驱动集采升级
扭脚三年还不消肿?原来是局部神经“营养不良”
宁波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上半年净利同比增18.37% 不良贷款率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