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外太空的“馈赠” 没你想象的愉悦

 头条123   2024-09-21 17:09   1920 人阅读  0 条评论
接受外太空的“馈赠” 没你想象的愉悦

巴林杰陨石坑被认为是小行星撞地球留下的痕迹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探测器伸出机械臂,为即将进行的采样工作进行了测试。这个2016年踏上旅程的探测器的目的地是小行星贝努,计划于2023年携小行星样本返回地球。

这只是人类探索小行星的一个节点。而人们对小行星的好奇,一部分由于它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威胁——小行星撞地球不仅出现在科幻电影里,也曾发生在真实世界里。地球上一些巨大的陨石坑,就是它们当年造访地球时留下的印记。

作为茫茫宇宙的一员,无法独善其身的地球一直接受着来自空间环境的各种“馈赠”。从天外来客到太阳辐射,它们到底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

见证历史的陨石巨坑

美国亚利桑那州,一片平坦高原上,有一个外表很壮观的大坑。大坑的直径约1240米,深度约170米。这个坑就是著名的巴林杰陨石坑。

早在1891年,美国地质学家偶然发现了这个环形巨坑。起初,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一个死火山口。10多年后,采矿工程师巴林杰对这一巨坑产生了强烈兴趣。

巴林杰坚信,巨坑是陨石撞击而成的。为寻找“肇事”的陨石主体,巴林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终却未能如愿。他是首个指出巨坑为陨石撞击坑的人,巨坑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

据科学家推算,大约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50米、重达30万吨的小行星,以每秒25公里的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撞击了如今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巨坑。

尽管早在1906年,巴林杰发表了论文,论证巨坑成因为陨石撞击。但事实上,直到1960年左右,尤金·苏梅克等人才在巨坑中找到了 关键的撞击证据——柯石英和斯石英。

“这两种矿物只会在含石英的岩石受到瞬间巨大压力时才会产生,就目前所知,只有在撞击事件和核试验的环境下才可能形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颙说道。据测算,形成巴林杰陨石坑的这次撞击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 的150倍。

苏梅克对巴林杰陨石坑的研究方法和发现的关键证据,为此后陨石撞击坑的鉴定提供了范例。受后来的地质过程影响,大多数地球早期的撞击坑被磨灭消失了。据不完全统计,在地球上约有150个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大撞击坑,其中直径大于100公里的仅有5个。

陈颙举例道,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曼尼古根陨石坑,直径约100公里,是目前地表上已知 五大的陨石坑。它是在约2.1亿年前,由一颗直径约5公里的天体撞击形成。

恐怖的 五次生物大灭绝

小行星撞地球,留下的不仅仅是陨石坑,可能还带来了一些稀有元素。比如在元素周期表上排 77位的铱。

物理学家阿尔瓦雷茨发现,全世界生成于距今6500万年时期的黏土中,铱的含量大幅增加。他认为,这些铱元素来自地球以外,是小星体碰撞地球时带来的,碰撞的时间在中生代的白垩纪(K)和新生代的 三纪(T)之间,据此提出了地质学上著名的K-T线。

所谓K-T线,是指介于白垩纪和 三纪之间的界线。界线,意味着代纪的更迭、物种的消亡与新生。白垩纪末期,发生了 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一度主宰陆地的恐龙也未能逃脱。这一场大灾难因何而起?

在阿尔瓦雷茨看来,这场灾难是由小行星撞击导致的。据推测,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在10—30公里间的小行星以每秒20—40公里的速度一头扎进了地球大气层。这次异常猛烈的撞击,导致地球上长时间灰尘蔽日,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阿尔瓦雷茨提出的是一个假说。为了验证这一假说,需要找到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留下的陨石坑。上世纪80年代,人们终于在墨西哥湾找到了6500万年前形成的一个大坑。因为它被1200米的沉积岩所覆盖,所以比较难以发现。

“在K-T界限的时候,一个石头砸过来,形成了迄今为止所知道的在地球上发生的 大的能量事件。”陈颙说道,目前绝大多数科学家相信,中生代和新生代分界的生物灭绝,是因为撞击事件造成的。

白垩纪的故事可能听上去有些遥远。而事实上,即使在今天,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依然存在。NASA观测数据显示,在已知的近地小行星中,约有1000颗直径超过1英里(约1.6公里),约有1.95万颗直径超过100米。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38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接受 外太 空的 馈赠 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