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游泳或者潜水时常常需要憋气,也有些人会喜欢憋气的感觉。据了解,人类水下憋气的世界记录达到了22分钟,而普通人 多只能坚持2分钟的时间。 近科学家发现生活在水下的鱼类也会在水里憋气,和我们人类深吸一口气一样,有的鱼也会含一大口水在鳃里不吐出来。
科学家发现的这种鱼类叫做科芬鱼,生活在大洋距离海平面1320米到1760米的深海中。这种小动物有一个柔软的身体和一个长尾巴,周身都被小刺所覆盖,成年科芬鱼能够长到10厘米左右。日前科学家在分析梳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遥控潜水器拍摄的视频时,首次观察到科芬鱼的这种“屏息憋气”行为,这也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鱼类也有类似憋气的行为。
科学家发现,科芬鱼能将大量的水含在鳃腔中,然后长时间没有吸水和吐水的动作。为了获得生存所需的氧气,生活在水中的鱼类会吸入水,通过鳃来提取其中的氧气并“呼出”缺氧的水。而研究人员在视频中发现了8条科芬鱼“屏气”的场景,“屏气”时间从26秒到245秒不等。
为了探究科芬鱼憋气的机理,科学家还对博物馆内的科芬鱼标本做了CT,发现这些小鱼有着异常巨大的鳃腔,可以存下很多水。
科学家推测,科芬鱼之所以憋气,是为了帮助自身保存能量。除此之外,鳃腔里憋满水之后科芬鱼会显得体积更大,有助于在捕食者面前保护自己,就像气鼓鼓的河豚一样。科学家发现,当科芬鱼在鳃腔中憋满水之后,整条鱼的体积会增加30%。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16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科普知识】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周边踏青游 | 带娃看亚洲“五福小象”,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南阳市 一人民医院“健康科普知识”走进南阳市 十二小学
■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科普信息网
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断骨增高”为何不可取?这些科普知识要记牢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
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 联合开展线上科普知识讲座
燃放烟花爆竹能给空气消毒?这些科普知识要知道
五一出门旅游安全吗?这些疫情科普知识要知道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 高年龄限制吗?该怎么衡量获益和风险?权威解答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理性应对新冠病毒,这些科普知识一起来学习!
【慎重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物传人”的概率有多大?关键是做好手卫生!【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