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sd还是用g”?“我可以zr”。这些奇怪的缩写能轻易在“催吐吧”中找到,它们由一群自称“兔子”的催吐者发明,分别代表“手动”、“管”、“自然”,以此来抵御圈外人对催吐行为的好奇打量和轻易窥探。目前,“兔子”们主要聚集在贴吧、豆瓣、知乎等网络社区中,鲜少在现实空间发出声音。据报道,很多人自从知道这条通往瘦身的捷径,便义无反顾地闯了进去,包括不少未成年的孩子。目前,“催吐”已然形成产业链。(8月19日《半月谈》)
通过催吐方式来减肥,首先破坏了人与食物之间已经形成的自然规律。什么时候吃饭,吃饭后人体内会发生哪些变化,会分泌哪些物质,都形成了定式。并且,食物从口腔到胃,再到小肠、大肠等,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也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假如将食物吃进胃里后又吐出来,业已形成的人体机能就会被打破,这会对身体造成很多危害。此外,频繁催吐尤其是插管催吐,还容易导致咽喉、食管、胃的机械性损伤,服用药物催吐或导泻,药物的毒副作用还会累积。
并且,这种危害并非仅仅局限于身体,还会存在于精神层面。人类如何认识食物,怎么与食物互动,同样形成了定式,人与食物的和谐关系被破坏,在心理层面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厌食症和暴食症等疾病,对于身体和心智都还不成熟的青少年而言,这方面的伤害会更加明显。
用催吐的方式来减肥,坏处显而易见。如何说服靠催吐等不正确方式减肥的孩子,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就短期而言,要想改变孩子们的审美观,让他们不再过于以瘦为美,恐怕并不现实,因此化解眼前之急,堵不如疏。推出更多科学的减肥方法,并让这些方法触手可及,再引导孩子走向科学的减肥之路,用正确方法满足减肥需求,从而逐渐取代错误的方法,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就长远而言,则需树立孩子正确的审美观,不仅要让孩子认识到,人并非越瘦越美,过度减肥实在不可取,身体健康要比体型重要得多,切莫为了追求纤瘦而损害健康。还需反思,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否有不当的食物习惯和错误的观念,假如喂养出小胖墩的责任在家长,在改变孩子之前,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在说服孩子之前,也应确保先说服家长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周边踏青游 | 带娃看亚洲“五福小象”,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 高年龄限制吗?该怎么衡量获益和风险?权威解答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燃放烟花爆竹能给空气消毒?这些科普知识要知道
■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慎重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物传人”的概率有多大?关键是做好手卫生!【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南阳市 一人民医院“健康科普知识”走进南阳市 十二小学
五一出门旅游安全吗?这些疫情科普知识要知道
“断骨增高”为何不可取?这些科普知识要记牢
理性应对新冠病毒,这些科普知识一起来学习!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科普信息网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
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 联合开展线上科普知识讲座
【科普知识】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