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今天,“长沙·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成功举办,华为中国副总裁,中国区云业务总裁张修征到会发表主题演讲,与各界产业专家、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和企业家们共同探讨,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如何构建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行业智能升级,如何实现人民高品质的幸福生活,以“智变”创“质变”,共建全场景智慧。
华为中国副总裁,中国区云业务总裁张修征
发言全文如下: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智变 质变,长沙进而有为”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各位探讨,如何“以技术智变来加速城市创新质变”,我今天 的主题是《从“一城一云”到“城市智能体”,加速城市创新质变,共建“精美”长沙》。
随需而变,政务云发展进入应用创新的黄金发展期
大家知道,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务信息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早在80年代末,随着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出现,电话机开始普及,通信技术在发展上开启了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从1993年到1998年,随着计算机联网技术应用,开启了信息准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就有了著名的“三金工程”,于是有了名词叫微机,有了“微机室”,有了特殊的职业“微机员”。1999年又开始了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2012年开始,开启了十年的电子信息工程,中国 一朵政务正式诞生。伴随4G、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到今年9年的时间,政务云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2018年,我国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建有或者正在建设政务云;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总体评分首次进入了“非常高”组别,居于全球前列。
政务云的发展,华为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目前,华为在全国已经建设了超过38个国家级政务云项目,40个省直辖市、530个市县级项目。而建好政务云只是 一步,持续运营才是关键,华为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探索出 适合城市政务云发展的模式,就是建立本地的运营团队,落地政务云基地,全周期、属地化为政府提供服务。截止到目前,华为云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50多个属地化服务运营基地,其中包含了有研发孵化能力、实验室、展厅的基地创新中心达到50多个,精品样板点10个。
可以看到,政务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每个阶段都是因为需求而生,又因为问题而发展,是在发现需求、解决问题中不断演进的。
政务云1.0阶段,主要特征是以“资源”为中心,以基础服务实现资源集约化建设,线下的一个个烟囱到线上的软烟囱,实现资源的高效协同;
政务云2.0阶段,以“数据”为中心,打通数据共享通道、进行应用迁移升级,实现单业务智慧化。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优政、兴业、惠民的需求提升,政府构建政务云也需要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通过政务云产生更多价值,以“业务”为中心,整合应用和服务,解决跨域的数据 ,加速业务创新,并形成开放的SaaS生态,政务云3.0阶段应需而生。
智能体是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 佳路径
未来,政务云在未来智慧城市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新型智慧城市是什么?什么是解决城市高质量发展下一跳的关键?比如,政务云是不是未来智慧诚实的底座?建好城市大脑是不是就会有思考了?行业应用的普及,智慧电力等每个行业都做好,是不是城市就有智慧了?这些都是智慧城市的部分,如何更好的看待智慧城市的发展,就要选关键,也要找到核心的问题和挑战。
基于华为公司的大量实践,我们认为核心挑战来自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层面,过去大家都更多关注技术,忽略了智慧城市中的人文内涵和治理理念的升级,出现短期的机会主义。其次在实践层面,我们发现顶层设计体系架构,数据协同比较弱,机制比较偏保守,重建设轻运营,难以实现全局的整合和创新,看到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在思考如何来实现城市更好的治理,更好走向新型智慧城市。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