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解读之四:这个“新”,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新华网记者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 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文章,为您梳理解读讲话中的一系列重大观点。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总书记提出的这两个“新”,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世界意义,为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这条“新道路”,带来伟大跨越
这条“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我们在前人长期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前进的光明大道。
2021年1月,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5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条现代化新道路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使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们实现了 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成为世界 二大经济体、 一大工业国、 一大货物贸易国、 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
7月6日,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再次强调,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这个“新形态”,贡献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指出,这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并提。
在不同场合, 多次阐明“五大文明”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在不断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拓宽,文明的形态和内涵也愈加丰富,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
这种文明新形态,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这种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互鉴的交流。
中国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
正如 所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新道路”与“新形态”,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
党的百年华诞,是重要节点,也是新的起点。
“七一”讲话, 坚定宣示:
——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