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导演李路:了解了一个真切的时代

 头条123   2025-05-01 01:00   2238 人阅读  0 条评论
《人世间》导演李路:了解了一个真切的时代

  了解了一个真切的时代,眼睛也透亮了

  ——专访《人世间》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

  电视剧《人世间》的出现似乎是一件注定的事——它就是要在这个节点,自然地流淌出来。

   初,李路一口气读完了小说《人世间》,被作品中“人的纵深性”打动,也激发了他骨子里对现实题材的创作欲望。接着,在冷风呼啸而过的东北黑土地上,李路像是总指挥,先打好“地基”,再一层层地把电视剧《人世间》这座大楼盖起。

  于是,一部横跨50年的中国家庭史诗画卷,以“光字片”周家为中心缓缓铺展开来。一座北方小城,一群忙碌的人,展现了人世间的千万种生活情态。

  我们与李路的交谈,聊的是《人世间》,又不只是《人世间》。从这里开始,李路对国产剧的发展以及如何走出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在今后迎接更多的挑战。正如他所说:“真实地呈现人类的情感、讲好现实故事并不容易,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修课。”

  李路

  国家一级导演,著名制作人,主要代表作有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其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等业内权威奖项。李路长期坚持“有情怀、有力量”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题材独特、关注现实、贴近时代的艺术风格。

  -本报记者 王一

  以“平视”的角度讲述一个时代

  解放周末:《人世间》掀起了全年龄层的追剧热潮,大结局后仍然热度不断,远超出您的预期了吧?

  李路:没想到的是这部剧能这么彻底地击中观众。很多观众说,看完《人世间》后眼睛都亮了,因为泪水把污垢洗干净了。了解了一个 真切的时代,眼睛也变透亮了。

  解放周末:作为导演的您,也看哭过吗?

  李路:我其实是个泪点很高的人,在生活中几乎不哭。但拍这部戏,有的时候眼泪很自然地就流出来了。秉昆父子“和解”、要引爆自己的老工人、孙小宁南下打工等好多场都让我很感动。我们拍着拍着,经常监视器周围就有人哭了。

  我觉得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这个点和经历有关,比如身边有人下岗的,经历过家人生老病死的,和亲人有过误会、纠葛甚至仇恨的,都会在看到相应的情节时被触动,从剧中也会看到自己。

  解放周末:您曾说, 想让《人世间》这部作品替父辈们说话,“唤醒”当下社会。您 希望替父辈们说些什么?“唤醒”的又是什么?

  李路:唤醒的是我们对家的感情,唤醒的是由于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缺失的那种亲情和友情。

  过去,邻里之间到别家吃饭都不用打招呼,而今大家住一幢楼里都互不相识,这才时隔多少年?过去,我们朋友间经常见面,现在更多的是靠手机联系,这才时隔多少年?我们真的太容易忘记了。

  我希望让人们“记得”,并没有“仰视”或者“俯视”任何人、任何时代,而是以一种“平视”的角度,心平气和地讲故事,讲那个时代的故事。看这部剧,年纪大的人会想到自己当年就是这样,一些情景历历在目;年轻人会知道你舅下岗就是这样,你姑做生意就是这样,你爸上学时就是这样,我们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就连接起来了。

  坚信温暖是生活的底色

  解放周末:《人世间》整部剧都在不断地放大普通人的善和美,这是有意为之吗?

  李路:这也是我一直坚守的,就像我之前拍的《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一样,我一般喜欢以温暖为主色调的剧。我认为,在《人世间》里没有很坏的人,只有争夺自己的利益、有些自私的人。当然,过程中也有很多曲折,也让人悲伤,但主基调还是温暖的。

  这可能也是我观察社会的视角,或者说社会应该有的一种状态——温暖大于寒冷,善良多于邪恶,光明胜于黑暗,也应该是影视作品的主流表达。温暖的、积极的、向善的主基调,恰恰就是中国的现实主义,也是我们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不把这些东西放到前台来总结,相反,我们看的剧都是职场中的钩心斗角、生活中的尔虞我诈,这些成为一个社会的主要表达,是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本来就生活得很辛苦了,工作有压力、生活有挑战,还要把一些不阳光、不向上的东西放大却缺乏价值判断地给大家看,我不喜欢,特别讨厌。

  解放周末:您在生活中也是个温暖的人吧?

  李路:我觉得我是个暖男。可能就因为自己有这种特质,才能比较关注人性中的温暖。我总觉得我看到的世界还挺好的,我没有把喜乐放大,我只把温暖放大。我看到的社会新闻还是好消息占多数,那种花边新闻、猎奇故事,我从来不看,直接过滤掉,我不想让负能量的信息污染我的大脑。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73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