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行业能否迸发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有两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一个是规模,另外一个是价值。
在规模上,《建筑装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期间建筑装饰行业平均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左右,行业工程总产值将增长到4.7万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则预测,到2023年,家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
一方面,规模是价值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整个产业的转型与更迭,如今家装产业互联网化已经日渐成熟,整个模式的价值也在不断整合中。相较于传统家装产业链长,属于信息高度不对等的“柠檬市场”,以新时代技术赋能的家装行业,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这一行业痛点,在信任基础上,凝聚行业口碑,收缩营销成本,从而逐步重构整个行业模式的价值。
可以看到,规模和价值,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家装赛道充分展示出了这两点要素。而随着整个产业逐步迈进互联网化深水区,往后的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巨头发力下的家装赛道
随着规模和价值日渐凸显,巨头们也纷纷入局这一赛道,而基因不同,巨头们对于家装行业互联网化的战略与布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因驱动上。
以百度“装馨家”和头条“住小帮”为代表性的平台,核心在于解决前端流量,这也与百度和头条的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以搜索为核心,后者则以算法为核心,这样的技术优势对于为前端流量提供解决方案自然是得天独厚。
京东家装、阿里躺平则是以建材售卖等标准品为核心。同样不难理解,京东、阿里的电商基因,使得其整个生态的成熟度能够迅速孵化标准品的全链路售卖,这注定了其选择更具优势的赛道切入点。
不难看出,巨头们普遍选择更具自身优势的点来切入赛道,而其他入局者若是希望在赛道中分一杯羹,则必然不能用“鸡蛋”碰“石头”,需要走与巨头差异化的路径,才能形成自身的护城河。
正是由此,土巴兔迅速崛起,不同于发力前端流量和标品售卖,面对巨头们的压力,如何在家装赛道中立足?土巴兔给出的答案是,布局全链路交付,参与到整个家装交付流程中,通过供应链、施工管控、用户服务等全链路互联网赋能,打造自身模式壁垒。
家装从业者的需求是什么?一个是降低获客成本,另外一个是把碎片化的行业重新聚合。电商平台在解决的其实是 一点,而对于家装行业而言, 二点其实更重要。
具体来看,新玩家进军家装产业要想破局,必然不能再走过去仅仅充当信息中介的老路,太过于依赖流量便会陷入“卖流量”而非“卖服务”的商业怪圈。回归产业本质,从重新拆分整合整个家装产业链的角度入手,不失为一个好方向。
而家装行业拥有典型的碎片化格局,整合存在一定难度。发力的前提,一方面,是深耕行业,沉浸到行业内部。另一方面,随着整个行业互联网化进入深水区,数字化成为趋势,家装格局也在悄然生变。
宏观角度上,互联网对装修行业的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更替,即连接方式——交易方式——生产方式。
目前整个行业处于 三阶段,即生产方式的变革。家装行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存在着产业链长、装修过程繁琐且不标准化、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的根本痛点,这些痛点凝聚来看,其实就是传统行业拥有很强的“非标准性”。
降低获客成本,更像是给行业的一方“止痛片”,而家装产业化,就是要把“非标”的家装服务变成“标准化”流程下的“家装产品”。
这样一来,通过深入整合家装需求端和供给端,家装行业流通成本、信任成本等都能得到很大地降低,从而为家装公司赋能。在行业整体的规模化效应下,行业价值也从本质上得到了提升。
土著家装巨头的产业互联网逻辑
相比于互联网巨头的流量模式,土著家装巨头土巴兔等平台正是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在运作。
护城河就在于能够解决传统家装行业痛点,重构了家装行业的生态产业链,这一点与互联网的本质不谋而合。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