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蓝海中国》收官 讲述中国海洋故事

 头条123   2025-01-13 14:36   1201 人阅读  0 条评论
纪录片《蓝海中国》收官 讲述中国海洋故事

  地球生命的旅程,自辽阔的海洋伊始。在那一汪深邃的蔚蓝中,潜藏着多少关乎文明的基因密码?在与海紧密相伴的一座座城市里,又有着多少值得挖掘的动人故事?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打造的国内首部沿海城市题材纪录片《蓝海中国》 一季将迎来收官。沿着我国1.8万公里的漫长大陆海岸线,该片渐次讲述着福州、珠海、厦门、宁波、深圳等十座城市的浪漫风情与繁荣图景。而在对海洋文化的挖掘、对海洋科技的探索、对海洋经济的洞察中,《蓝海中国》不仅脉络清晰地呈现出城市海洋文明的前世今生,也以海洋强国战略为指引,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奏出一曲激昂战歌。

纪录片《蓝海中国》收官 讲述中国海洋故事

  伴海而生,打造海洋文明影像志

  近年来,国内以城市为题材的纪录片层出不穷,但多数聚焦于城市中的日常生活;探索海洋等专业领域的纪录片也不鲜见,但主要关注对生命奥秘的科普。此次,《蓝海中国》创新性地将两种题材结合,通过对十个沿海城市的“城海”故事的描摹,打造出一部“海洋文明影像志”。

  作为国内首部以沿海城市为题材的纪录片,《蓝海中国》将“海”的特质与“城”的风貌相 ,描摹出不同城市海洋文明的切面:北海的红树林展现着延续至今的海洋生态,珠海的宝镜湾岩画诉说着灿烂鲜活的历史文化,厦门的沙茶面是舌尖之上的悠闲海岸生活,深圳的智能化码头点燃繁盛的海洋经济,青岛的科研团队用智慧深挖有无限潜力的海洋科技……借由一个个故事,片中直观地呈现出,这条海岸线正一直孕育着文明的诸多可能性。

纪录片《蓝海中国》收官 讲述中国海洋故事

  宝镜湾岩画

  在这部“影像志”中,尽管对海洋文明的描摹横跨数千年的时间,《蓝海中国》的叙事脉络其实并未以全景视角展开,也并不遵循时间纵轴行进,而是从主人公的视角,自然捕捉到沿海城市中的不同角落。比起教科书式的刻板介绍,这样对典型故事、典型场景的灵活运用,不仅给观众展示出更加生动的城市文明样态,更通过因地制宜的“定制模式”而给每座城市赋予不同的品格。北海的生态、深圳的创新、大连的时尚……镜头中,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凸显了当地海洋文明特色,同时隐喻着各个沿海城市内生的核心品质。

  通过对生态民俗的记录,呈现出沿海城市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各领域前沿的追踪,梳理出海洋经济下的社会样态。以影像为媒,《蓝海中国》在科普性与可看性的交界中,描摹出了“城市海洋文明的前世今生”。

  向海而兴,解码引领繁荣的海洋精神

  以沿海城市为原点,《蓝海中国》不仅强调“海与城”的紧密关联,更是着重刻画了“海与人”“人与城”的互动关系,因而具有鲜明的故事感。片中既见大时代又见小人物,二者共同交织成一组组具有深刻内核的中国海洋故事,并在以奋斗为主题的时代共鸣中,自然揭示出一种昂扬的“海洋精神”。

  在珠海,来自俄罗斯喀山的玛格丽特一家组建了全球 大的手技表演团队,将俄罗斯舞蹈和中国功夫等多种艺术相 ,诠释着中西荟萃的融洽;在大连,全球服装品牌和知名设计师每年汇聚于此进行洽谈,大连的服装产业也持续走向世界,承载着通达世界的交流……这些讲述沿海城市与世界热情相拥的故事,正映证着海洋给予人 鲜明的印象——开阔、包容。

  这些以人为中心的故事,同时塑造出了一组组一往无前的“赶海人”“闯海人”群像。在宁波,一家五代守塔人在0.03平方公里的七里屿上,将灯塔的使命代代相传,坚守着守护航路的初心;在福州,一位教师极力寻找造船匠人复原百年前的造船工艺, 终成功使得福船这一古老中式帆船,再度起航于600年前郑和船队经停福州的必经航线;在海口,因自贸港而来的“海归”创业者与来自全国的伙伴,积极将国外的街头餐车文化引入这座城市,并将本土的饮食和文化元素融入创作……如同该片总制片人丁鹏飞所言,作为个体,当下中国的“海洋精神”应该是另一种人生格局,“不是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而是个体和国家命运的休戚相关,人们在历史和国家的坐标中寻找和追求人生价值”。

纪录片《蓝海中国》收官 讲述中国海洋故事

  福船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31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