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半导体异动周期和汽车变化期下,环球汽车财产正处于盘曲向前成长阶段。环球规模内的汽车减产消息不停于耳,与此同时,造车新权势不竭革新月托付记实的动静也刺激着传统汽车厂商加快向智能电动车转型。
变化中遭到年夜打击的是处于中层的汽车电子厂商。一方面,上游芯片缺货让其蒙受向车企延期托付产物带来的背约丧失;更主要的是,紧缺物料带来的价前暴涨,间接让那些中小汽车电子厂商承受高额丧失。
涨价超 10 倍,丧失几万万
从环球规模看,正在 2017 年销量爬升 12% 以后,环球车用 MCU 的销量正在 2018 年仅增加了 1%。2019 年,环球经济阑珊使消耗者对新车的需求障碍不前,随后呈现的新冠疫情重创了 2020 年的环球经济。销量增加乏力、市场需求端蒙受重创让汽车 MCU 半导体厂商承压,同时也为汽车财产现在遭受的严峻缺货埋下伏笔。
2020 年夏日,环球疫情逐步获得了节制,汽车和其他末端市场逐步不变下来,需求正在年末规复。可是,MCU 和其他车用半导体出产规复和托付却掉队于市场需求的反弹。
时至本日,外洋年夜厂车用 MCU 仿照照旧缺货,致使汽车电子厂商 MCU 供应跟不上;更有市场身分致使价前暴涨,令下流厂商承受丧失。2021 年 12 月 16 日,商务部消息讲话人束珏婷答记者问时暗示,我们也苏醒地看到,当前外贸成长依然面对诸多不肯定、不不变、不平衡身分,环球疫情升沉频频、国际情势扑朔迷离,芯片供给欠缺等题目短时间内难以底子减缓,企业综分解本居高不下。
据广州一家汽车电子厂商卖力人此前流露,“我们之前一向用外洋年夜厂的 MCU,也顺遂地完成了汽车电子产物的考证实验,不外,受缺芯的影响,2021 年我们 MCU 拿货的价前涨了 少有 10 倍,单是正在芯片上面酿成的丧失就达几万万。加上其他物料的涨价,致使我们 2021 年丧失严峻。”
时隔 2 个多月后,集微网再度扣问该厂商环境时,该卖力人暗示,今朝外洋厂商的车用 MCU 照旧是价高可贵。对缺货什么时候能实正减缓,该人士估计要到 2023 年。
究竟上,“缺芯减缓要到 2023 年”也是多家芯片龙头企业的观点。AMD 首席手艺官兼履行副总裁 Mark Papermaster 以为,硅财产终究能够正在 2023 年到达供需均衡。联发科副董事长蔡力行也暗示,将市场扩年夜到财产界,预估到 2022 年芯片的供给仍是很缺,必需要到 2023 年今后新的产能年夜幅开出,届时环境才会比力缓和。
车用 MCU 近况:市场庞大但成长掉衡
对 2021 年的汽车 MCU 整体环境,IC Insights 正在《麦克林陈述》(McClean Report)2021 版中做了阐发。陈述指出,2021 年环球汽车 MCU 销量将猛增 23%,估计 32 位将占此中的 77%,其次是 16 位的 18% 和 8 位的 6%。汽车 MCU 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正在曩昔十年中约占 MCU 总发卖额的 40%,不外正在曩昔几年中供需处正在不服衡的状况。
虽然 2021 年 MCU 受疫情影响延续欠缺,汽车造造商不能不临时封闭拆配线,但该机构估计汽车 MCU 发卖额将正在 2021 年经济苏醒时代猛增 23%,到达 76 亿美圆的汗青新高;2022 年将增加 14%,2023 年增加 16%。
2021 年上半年,市场供给呈现了一些波折 —— 比方正在 2 月份汗青性的北极冷潮时代,得克萨斯州的年夜范围停电致使晶圆厂封闭,和日本的一些晶圆加工场蒙受年夜火的严峻粉碎。
除疫情和天灾影响以外,环球 MCU 供需不服衡也与市场合作款式紧密亲密相干。从环球市场合作款式来看,中高端 MCU 市场中瑞萨电子、恩智浦、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外洋年夜厂占有较高市场份额。
按照 Omdia 统计,正在 2019 年环球前十年夜 MCU 厂商中暂无中国年夜陆企业,首要缘由为:(1)美日欧整车品牌环球市占率较高,供给链根基固化,外洋一线厂商成熟半导体厂商出产的 MCU,中国半导体企业起步较晚,切进现有生态圈需求必然时候;(2)高机能 MCU 对芯片设想才能及晶圆造造工艺要求较高,特别 MCU 需求年夜量 Know-how 经历堆集,今朝外乡厂商渗入进度相对较慢。
缺芯下的“艰巨挑选”:期待中寻觅外乡化替换
正在谈及若何应对缺芯危急时,多家中小汽车电子厂商暗示无法。“只能接管涨价和供货提早的究竟,那段时候谁也不晓得甚么时辰能减缓。能做的工作,就是期待。”
固然,期待的进程不料味着甚么也不做,很多企业正在外乡市场找替换品,海内做车用热泵体系厂商暗示,“芯片缺货涨价致使毛利受损严峻。外乡的芯片我们也正正在做开辟替代事情。因为一切的替代都不但需求订正软件、硬件电路,并且还需求从头做各类汽车电子产物要求的产物考证实验,然后还需求提交给主车厂小批量考证后,才敢年夜批量切换,全部替代进程很是冗长。”以是,对外乡中小厂商而言,缺芯布景下,从头找新的芯片替代无疑是个“艰巨挑选”。
除替代进程冗长以外,有厂商暗示,芯片正在焦点零部件上的平安靠得住性也是一年夜磨练。有厂商暗示,“我们试过拿几家海内年夜厂的 MCU 做过尝试,但我们的产物设想和功用特征要求高,正在电控部门单是 PCB 电路就有 4 层布局,每层之间需求 MCU 有分歧的事情。海内能选的 MCU 厂商就几个年夜厂家,和外洋年夜厂比,究竟结果他们进进车规的考证时候周期短,有些产物确切没法正在我们这类高强度利用、情况卑劣的车用情况下,持久利用。”
深圳某新能源汽车的汽车电子工程师告知集微网,他们也有不异的履历。“之前,我们正在 缺料的时辰,正在电动空调紧缩机的电控模块也测验考试找过海内有气力厂商的一些 MCU 型号来做测试。不外拿往跑台架尝试,有些跑没多久就起头报毛病,乃至有的刚一跑就怠机了,达不到我们的利用预期。”
实现入口替换,外乡 IC 厂商更需填补短板
固然,对外乡厂商需求的上车机遇已然到临。正在现在波诡云谲的商业氛围下,汽车财产向智能电动化演进激发的供给链系统重组,叠加 2020 年下半年舒展至今的缺芯潮,无疑都为兆易立异、芯旺微、杰发科技、云途半导体等外乡厂商进军智能座舱缔造了更多的机遇与空间。
对芯片外乡化替换的远景,芯擎科技 CEO 汪凯对集微网暗示,“外乡的芯片设想、出产才能若是上不往,正在当前缺货的环境下,外乡化替换能够替换一时。可是,当市场不缺货,价前规复一般后,下流厂商能够仍是用回年夜厂的芯片;以是我们以为,打铁还需本身硬,踏实做好根本,夯实我们的芯片研发、设想等立异气力,才能够实正地与外洋年夜厂合作。”
此次环球缺芯潮,给了海内芯片企业上车的机缘。而要想正在缺芯减缓以后,外乡的企业要守住此次功效,不被替换失落、被甩下车,外乡厂商仍需填补本身短板。
若何对待海内外 MCU 厂商存正在的差异和填补短板?曾正在外洋年夜厂有多年事情经历的灵动微电子市场总监王维有本身的观点。他以为,外乡厂商关头是要把“地基”打好。踏踏实实做好产物,扎踏实实地把手艺打磨好,而不是想着用 2、3 年时候走完外洋年夜厂 5 年乃至更长的线路。那些年夜厂多年的半导体手艺沉淀,能够帮忙他们正在 MCU 开辟中有用且快速地降服坚苦。那是外洋年夜厂具有的上风,也是海内厂商值得鉴戒来填补短板的处所。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