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自 ”事件频繁上演 专家呼吁加强网络监管

 头条123   2025-01-13 08:07   2439 人阅读  0 条评论
“相约自   ”事件频繁上演 专家呼吁加强网络监管

  真实案例

  2011年10月10日是 二十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号召人们对心理问题多加关注。

  近年,“相约自 ”这个沉重的新名词频繁侵袭公众的视线。广东茂名三名小学生相约喝农药自 ;广州三名花季少女通过自 QQ群相约烧炭自 ……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让这些年轻人放弃了梦想,选择这样过激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告别?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对身边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干预?记者进行了调查。(文/见习记者 郭睿 漫画/陈思宇)

  被医生多次苦劝 仍陷“相约自 ”迷局

  “她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再不要联系她了,还说已经在网上找到能一起去自 的‘志同道合’的人。之后,我们再怎么联系她,都得不到回音。”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吴医师口中的“她”,今年才30多岁,厦门人。

  据吴医师回忆, 一次听到她的声音时,她正在去自 的路上,当时连自 地点都选好了。其实每个自 者都处在生或死的矛盾纠结中,所以她还是拨打热线,想倾诉一下。感觉到对方情绪极不稳定,大家用了两个小时,终于把她劝回家。

  “后来听说她找工作了,但没过几个月,我们却又一次接到她要自 的电话。四天后,她打过来,说再别管她了。”吴医师告诉记者,他们这才得知她的自 念头从网络获得了支持,陷入了“相约自 ”的迷局,本来就很消极的心理完全被拖入泥淖。由于被对方中断联系,吴医师一直不清楚这位女士 后有没有走上绝路,但很肯定的是,“相约自 ”给了她太过负面的影响。

监管漏洞

  网店卖剧毒药品 QQ群暗中宣扬“自 ”

  在吴医师接触到的病例中,自 者多采取服药、割腕等方式。“还有人打热线说他从网上买了三聚氰胺,准备约人一起自 。”记者随即上网搜索,发现不少网店都有销售毒性化学品,其中只有部分标明仅限实验教学使用。在和买家交谈时,也并不查问买家身份。“有病人说,自己用的药品就是网友在网上买到的。” 吴医师说,网店的药品方面监管如果能跟上,断了这方面的渠道,就对阻止网上“相约自 ”的蔓延有积极作用。

  记者还发现,网上还存在不少相约自 的帖子和QQ群。在QQ输入“自 ”关键词,眼前一下跳出30页搜索结果,随即加入一个人数较多的参与讨论。了解到的情况和专家介绍一致:“存在自 念头的,多是受情感困扰,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人。但这几年,一些年轻人也受到纷杂网络的影响,有些甚至是好奇加入其中。”

  吴医师表示,这种网上相约自 的后果非常严重。自 者本身心理状态就不稳定,在所谓“相约自 ”的负面鼓动下,就会一个传染一个,像滚雪球那样导致难以挽回的悲剧。一位心理志愿者建议:“这类网站和论坛应当得到控制和监管,以防影响更多人的生活,以貌似拯救的姿态带走更多人的生命。”

  预防措施

  发现反常倾向 及时加强心理干预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15岁到35岁这个年龄组中,非正常死亡者26.04%死于自 。专家认为:降低自 率 有效的方式是加强心理干预。

  吴医师说,自 者在采取行动前,言行中会多少流露出一些异常倾向, “如果身边有人经常谈到自 ,或对绝望、无助或无价值感发出议论,突然拜访或打电话与别人告别,反常地把事情安排停当、整理要丢掉的东西……一定不能大意。中国人对自 较为忌讳,有这种倾向的人本来就缺乏发泄渠道,要是他带着开玩笑的意味说要自 ,却仍被当做真的玩笑对待,他会越发觉得不被理解,就很可能采取自 行为。要是这时再有人鼓动他一起自 ,那会让他找到倚靠,形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今天有精神卫生义诊

  地点:海滨公园广场

  (记者 楚燕)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市精神卫生中心、市仙岳医院将于10月10日16:00-19:00在轮渡码头旁的海滨公园广场举办大型义诊宣传活动。

  除LED视频滚动播放精神卫生宣传片外,现场将举办市精神卫生工作及精神卫生知识图文展览、精神病人手工艺品展览、精神卫生宣传口号展览,以及票选活动、心理咨询义诊、免费测量血压、有奖问卷调查等。17:00-18:00,还将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和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抢答活动。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243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