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接送需求很大,但正规校车有限,这给黑车和超载提供了机会。图为南安梅山国光 二幼儿园学生挤入面包车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讯 泉州中小学、幼儿园有120多万名学生,但由学校购买或租用的校车仅325辆,而且只有一辆校车的安全性能达到国标。
记者昨日调查发现,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学校、学生家长又难以承受校车经费,由此产生庞大的学生接送需求,为校外“黑车”和超载提供了温床。此类受利益驱动的车辆多而杂,有关部门在管理时,存在“管不死”的软肋。
对此,泉州市教育局在加强学校、学生管理和劝导的同时,建议采取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学生有偿使用等模式,解决校车安全隐患问题。
现状:325辆校车仅一辆专用
据泉州市教育局执法检查科科长庄严介绍,目前泉州普通中学(高中和初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人数依次分别是377534、568280、300437,幼儿园占较大一部分,其中民办幼儿园又占2/3,而民办幼儿园又是泉州目前需要校车的 大主体。
“市教育局每个月都有进行校车排查,按照10月份校车检查情况,目前登记在案的校车有325部,其中非专用校车324部,专用校车1部,位于晋江安海一家民办幼儿园。”庄严称,所谓的专用校车,是指符合国家规定的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校车,如校车要统一外观、标志、座位安装安全带,还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俗称“汽车黑匣子”)等;而非专用校车则指目前学校用于接送学生,在教育局、公安、交警等部门备案登记的车子,包括面包车、中巴客车等。
这些非专用校车,也要登记备案,而且要求配备校车标志、灭火器、逃生锤、接送员、GPS卫星定位等。
而其他接送学生的车辆目前无法统计,因学生乘车方式很多,比如乘坐家长的摩托车、电动车、私家车,自己打摩的、出租车、乘坐“三脚虎”,或学生家长集资联系来的、企业购置提供的车辆以及黑车等。
困境:财政投入不足为黑车和超载提供温床
据庄严介绍,泉州公办幼儿园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各县(市、区)的城关一带,学生就近原则入学,上下学以家长负责接送为主,所以客观上很少需要校车,而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外来工子弟学校,以及城乡接合部的,和乡镇村因学校撤并后的学校,因生源需求、距离变化、家长务工时间长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影响,接送学生车辆有着很大的市场。
因此,尽管教育部有要求,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不许租用个体车辆,但在没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乡村家长和学校承担校车经费能力有限,客观上为黑车泛滥和超载横行提供了温床。
出路:建议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
庄严说,作为教育部门,受其职能定位所限,能做的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家长进行规范管理、劝导。至于黑车的管理,由于没有执法权,主要是由交警等职能部门去执法查处,教育毕竟是以教书育人为主。
教育部门将把校车整治工作及成效,作为各地区、部门和学校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综治、平安先行学校和精神文明创建等考评范围。另外,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奖惩、约谈诫勉、挂牌督办、渎职问责和责任查究制度,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地方,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因工作措施不落实、监管不到位、交通安全隐患未消除而导致校车、师 生交通事故的,严肃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对于今后泉州校车安全的出路,庄严建议采取公司化运作、政府补贴、学生(家长)有偿使用等校车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建立面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客运网络,推行学生周末班车,研究制定扶持农村学生交通服务的政策和办法。
【样本调查】
黑车、超载难禁无奈的校车生态链
学校哭穷:国标校车买不起用不起
从安全性来说,国标校车借鉴了美国校车标准,作为专用校车,在各个环节上都有安全保障。但从泉州校车现有情况来看,专用校车屈指可数。对此,不少民办幼儿园园长表示校车购买、养护耗资巨大,学校是“买不起也供不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