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老人23万 鹭岛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头条123   2025-05-15 21:39   833 人阅读  0 条评论
60岁以上老人23万 鹭岛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海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里,老人们聚在一起吹拉弹唱

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测血压

志愿者为社区老人过生日

  海都闽南网讯 子孙满堂,儿女尽孝,一直是中国老人理想的养老模式。厦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3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数的13%。毋庸置疑,厦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这样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厦门市政府需要作出怎样的妥善安排?“居家养老”能否温暖这些老人心?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被誉为福建省“居家养老服务示范单位”的海沧区海沧街道海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亲历】

海沧区海沧街道海虹社区的老人们,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直接受益者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得到这么周到的照顾”

  海沧区海沧街道海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设有舞蹈室、图书馆、绿色网吧、电教室、健身室等,是目前厦门市标准 高、规模 大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420名老人每天都在这里活动,健身、唱歌、泡茶、听讲座……其乐融融。

  厦门人陈玉珍,家住海沧绿苑小区,今年60岁。她每天上午6点出门遛狗,下午就在养老服务站打腰鼓,晚上到舞蹈室跳街舞,每天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对此,陈裕新老人更是深有体会。他说:“我出生在宁德、工作在泉州、养老在厦门。”陈裕新老人原本在泉州司法部门工作,2004年退休后,就来到厦门跟子女生活,入住海虹社区的绿苑小区。他每天散步后就到养老服务站健身、泡茶、听讲座。陈裕新说,他还是乐器发烧友,平时,他们几个发烧友经常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好不快活。

  66岁的王德莲患有严重的尿毒症,海虹社区居家养老的副站长郑月美隔三岔五过来陪她聊天,帮忙打扫卫生。见记者到访,王德莲非常高兴:“感谢居委会,还有志愿者们。他们特别好,每次来都准备水果,理发不要前,还动员我去寻找肾源,给我申报红十字补助申请。”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无儿无女的老人会得到这么周到的照顾。”幸福的笑容荡漾在83岁的林建民老人爬满皱纹的脸上。初冬的阳光照进室内,温暖和煦,志愿者小林正在细心地为老人测着血压。

  2009年厦门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居家养老”模式后,像林建民这样过起居家养老生活的老人正在逐渐增多。如今,海虹社区的志愿者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常态化,除了像小林等社区志愿者外,还有大学生入户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逗老人开心。

  据海虹社区工作人员李惠英介绍,居家养老确定了以家政服务为基本服务,以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为辅的六大类服务。其中,医疗保健服务由定期改为以自愿为原则,依据老人实际需求、通过电话预约等方式上门开展服务,服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每个月4小时。同时启动困难老人医药费补助,属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因患病急需治疗、不属于大病重病而又无力支付医药费的老人,可申请每月不超过50元小额医疗补助。

【专家声音】

厦门市统计局局长孙延风:

厦门中老年市民幸福感 强

  12月8日,厦门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出炉的幸福感调查显示,厦门中老年市民幸福感 强。数据显示,幸福感与年龄大小成正比,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 高,占94.6%。

  厦门市统计局局长孙延风说,不同年龄对幸福的认识感受不同,而厦门市市民的幸福感也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厦门市在城市环境、医疗保障及养老体系等方面让中老年人较为满意,使他们拥有较强的幸福感。

  厦门市政府表示,至“十二五”后期,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全部纳入厦门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公共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新建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进一步加大,把新建城市居民小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农村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全市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以市场化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呼叫中心等方式为老人提供信息服务;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承担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居家康复医疗及相关的护理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保健服务。实施“社区医生进家庭”制度,建立健康档案,提供随访、送医、送药、体检等服务。增加社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定点药店网点,方便就医购药,引导老年人到社区定点机构就医。

【数字特区】

  厦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3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数13%。毋庸置疑,厦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240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