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世界的倾斜

 头条123   2025-01-03 11:45   2061 人阅读  0 条评论
蝙蝠侠世界的倾斜

蝙蝠侠世界的倾斜

  《新蝙蝠侠》剧照

  新蝙蝠侠不再是掌控一切的人物

  《新蝙蝠侠》175分钟,导演是马特·里夫斯。从制作的“人事关系”上来说,《新蝙蝠侠》其实并不属于DC宇宙,如同我们惯常所认为的那样。弄清楚这个问题似乎也有点难度。如果说DC扩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有着严格的出自公司体系的定义,《新蝙蝠侠》,包括之前的《小丑》,都不能被看作DC宇宙的一员,而是独立于它们的作品。就是说,《新蝙蝠侠》和《小丑》并不受制于之前的叙事和人物形象的系统性,但它们的制作,仍然要经过DC公司的授权,仍然要发展蝙蝠侠这个人物原型。虽然似乎在合同上他们有更开放的拓展空间,但要建构一个新的蝙蝠侠世界,必须保持和原作的对话关系,不然在蝙蝠侠IP下去创作,意义何在?

  比较有趣的是,这部新片上映后,观众纷纷认为它反而回归了DC(Detective Comics,侦探漫画)的本意。本片的蝙蝠侠如同一个侦探去和谜语人较量,跟随哥谭市警察局的人一起破案。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角度。而我们也可以从影片对蝙蝠侠漫画精神——尤其是1985年后蝙蝠侠漫画的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的角度来看,这个新的蝙蝠侠形象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然抓取和开掘出了蝙蝠侠这个人物形象本有的潜力。所以我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仍然愿意称其为广义的蝙蝠侠宇宙或准DC宇宙。

  新蝙蝠侠从外在形式上有诸多改变。他有了新的高科技工具,影片中出现了一款可以戴在视网膜上的具有记忆功能的影像采集工具,他让猫女戴上它到夜总会刺探情报,哥谭市公务员在夜总会的言行被收入眼底,蝙蝠侠借此鉴定各位的身份和行为。这种工具在现实中也许还未存在,但它应该是在当下技术的必然逻辑中,所以不是超现实之物,无论从剧情还是当下科技条件来说,也不是超能力。早期的蝙蝠侠以及在1980年代中期回归以后的蝙蝠侠,其风格更具现实质感,这也是本片的特色。

  但这期的蝙蝠侠给人更强烈的印象是,他不再是掌控一切的人物了。在影片开场很久后,蝙蝠侠终于在哥谭市的高楼之间飞了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但他的双翼很快撞上了高架桥,他狼狈地跌落在大街上。当然他还是很优秀的,比如对于谜语人给出的谜面,他比普通警察的反应快多了,但是影片让他出现了几次完全不同于以往作品中的人物表现,尤其是在影片末尾,蝙蝠侠在激烈的斗争之后,忽然情绪失控了。

  这的确够让人惊讶的了。观众据此认为这期的蝙蝠侠更为人性化,更为接近普通人的情感。其实在以往的蝙蝠侠漫画中,各色人等包括蝙蝠侠本人的个性也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演绎,但大都处于一个框架范围内。本期蝙蝠侠的这种变化并非完全另类,只是它的确具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倾向。

  在DC漫画的几个超级英雄——超人、神奇女侠、蝙蝠侠中,后者的设定 为深刻。我认为他所具有的叙事潜力 大。从蝙蝠侠的起源设定起,就产生了这样的必然性。蝙蝠侠在八九岁的时候,父母被街头歹徒 。这一场景在几乎每部蝙蝠侠宇宙(如果我们不能称DC宇宙,暂且称蝙蝠侠宇宙吧)影片中都会被展现出来,无论蒂姆·波顿的《蝙蝠侠》还是2019年的《小丑》。《小丑》的故事本来与蝙蝠侠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在影片的末尾,在主街后边的偏僻小巷里,竞选市长的老韦恩被人枪 了,他年幼的儿子从他的尸体边站起来,那正是小蝙蝠侠。

  这和DC漫画中的做法是一样的。体现蝙蝠侠精神重创的这件事不停地被演绎,在《蝙蝠侠: 一年》(1987,弗兰克·米勒著,大卫·马祖凯利绘)里,小韦恩和父母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佐罗的面具》(1920),出来的时候父母被歹徒 ,“自此一切意义从我生命中离去”。蝙蝠撞碎玻璃飞进了房间,小韦恩感到恐惧,但他说,“我要成为蝙蝠”。这一点,诺兰《侠影之谜》的演绎与此相似。

  《新蝙蝠侠》破天荒没有去直接再现这一幕,但它进行了间接再现。正在竞选和谋取连任的哥谭市长被 了,他年幼的儿子回到家,看到了罪案现场。当蝙蝠侠赶来,看到死者的儿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影片还让这个孩子出现在市长的葬礼上,让蝙蝠侠和这个孩子的视线几次对接,蝙蝠侠显然很同情他,因为他提示着蝙蝠侠曾经的遭遇和命运——这样的再现摆脱了窠臼,富有创造力。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88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