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招行在国内率先推出iPhone版手机银行,开启了金融工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此后,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纷纷上马金融App项目。比如,平安银行基于自身业务的多元化布局同时上线多款金融App。2013年,以“余额宝”诞生为标志,互联网金融App兴起,这些不依托传统银行的金融平台靠现金贷、消费贷、互联网理财一步步占领市场,它们的功能也在一次次版本迭代中逐步趋同,但它们 大的共同点是用户只有在有金融需求时才会想起它们......
招商银行早期App版本
一、困境:金融App的留存探索
“数字化浪潮倒逼传统金融转型,大象也要学会跳舞”
金融工具App,有着所有工具类产品一样的困境:用户粘性低,缺乏忠诚度。使用时长和留存是工具类App努力提升的指标。
用户的注意力在哪,价值就在哪。在线下商场中,用户停留时间越长,成交概率越大。零售业的福尔摩斯帕科·昂德希尔曾说:“购物者花在店里的时间也许是影响他购物量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商店,买了商品的顾客相对而言要多花三四倍的时间待在店里。” 该理论转移到线上,就是用户在App使用时间越长,所贡献的商业价值(LTV)也就越大。
所以如果留存和时长数据提升,即使在用户基数不变的情况下,也意味着App将获得更多的GMV,更大的市场份额。提升数据指标一般有两个思考方向:短期靠活动,长期靠功能。所以,为了长期稳定的留存数据,App需要在功能上下功夫。
目前金融App一般包括4个核心功能:借款(现金贷)、理财、商城(消费贷)、社区。用户只会在需要使用某种功能时打开App,比如查个余额,看下还款日期。其中借款(现金贷)、理财和商城(消费贷)这三个功能还在不断打磨流程,降低操作复杂性,减少用户的操作时长。依赖这三个功能来提升用户留存和时长不现实,那就还剩下1个社区功能。社区是近两年金融App为增加用户粘性,降低新用户拉新成本,促进用户转化的一步重要尝试。金融App发力社区,因为社区功能正在成为工具类App增长的下一个动力引擎,原因包括两个拓展,两个建立。
两个拓展:
① 拓展金融工具的用户类型
- 消费内容的用户可以逐步转化为金融工具用户。传统金融App获客的方式是用户先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注册金融账户(因为涉及KYC认证,这个过程必然带来较多的流失),然后再转化为金融App用户。有了社区以后,为金融App打开了一扇新的机会窗口:即用户先以消费内容的方式变成你的“外环”用户,再通过生活服务,理财等场景进行渗透, 终成为你的“内环”用户。
- 从使用金融工具的用户拓展到消费内容甚至创造内容的用户。用户类型在金融App的生态里面实现跃迁,从消费场景,到消费内容, 后到创造或输出高价值的内容等。社区内容可以包括金融知识,政策新闻,经验 ,兴趣圈等各种类型。
② 拓展金融工具的使用场景
- 加入社区功能前,用户在使用现金贷,理财,消费贷时使用工具,低频低粘性。
- 加入社区功能之后,用户在希望消费内容时使用工具,高频高粘性。比如,追某位KOL的理财投资课程,或参与某个金融热点话题的讨论等。
两个建立:
① 建立用户沟通和产品宣传阵地
- 为平台和用户之间建立运营阵地,宣传平台产品,合作机构入驻等
- 为用户和用户之间建立沟通阵地,用户和用户之间交流, 和互动
② 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 社区可以增加feeds流广告,电商,金融教育等变现方式
- 社区拥有流量,可以通过营销工具变现,例如:为希望营销的客户提供流量卡
社区平台的搭建一般在几个月内就可完成,但优质内容的积累却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没有好的内容,社区工具搭建的再优秀也无法吸引用户,无法增加留存和使用时长,平台把社区作为动力引擎的期待也就无法实现。
以社区运营中相对成熟的京东金融App为例,现在的“花生社区”内容承载形式包含了文字,短视频,直播三种。其中,短视频内容除了独立的tab页外,还广泛穿插在关注,推荐,圈子等各个页面。
可以看出作为金融App巨头,京东金融不仅率先尝试短视频和金融App的结合,还在短时间内沉淀了丰富的短视频内容。在打造社区动力引擎这条路上,京东金融的探索值得被金融工具类App借鉴。
京东金融App
二、破局:借力短视频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同业异构,异业同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