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双在中国广告协会的指导下,重磅发布了《国内互联网异常流量白皮书2020》。根据国双Ad Dissector(互联网广告监测分析优化平台)全年监测的互联网广告数据显示,2020年互联网广告异常曝光占比29.4%,较2019年降低了2.8%。异常点击占比降低明显,从33.8%降低至25.7%。整体来看,2020年异常流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数据技术及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字广告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虚假流量、网络水军及背后的网络黑灰产业链也愈发猖獗,严重损害了用户、平台、品牌等各方利益。作为中国领先的企业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双始终走在国内广告反欺诈的前列,那么国双是如何利用应用大数据、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来对抗异常流量的?面对广告欺诈,媒体、广告主、代理商、 三方公司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对此,国双营销云技术总经理吴充和国双营销产品高级技术经理李济景结合国双近期发布的《国内互联网异常流量白皮书2020》对行业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1、作为国内广告反欺诈的积极推动者,国双已连续四年制作并发布《国内互联网异常流量白皮书》,国双发布《国内互联网异常流量白皮书》的初衷是什么?为行业带来了哪些价值?
一,作为一家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智能营销的技术公司,国双持续地帮助广告主监测媒体对广告的流量产生,帮助其科学地衡量广告投放效果,助力客户运用人工智能以增强广告效果,用于寻找并确定受众、完善有创意的信息传递,形成受众特征,优化客户既定目标。但因流量所承载的经济价值,也滋生了流量造假的黑灰产业链,国双持续发布《国内互联网异常流量白皮书》,将行业里存在的异常流量公布出来,是提升数字广告透明度,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应尽的义务。
二,发布四年以来,国双的《国内互联网异常流量白皮书》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这得益于国双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因,不断升级异常流量甄别技术。从 初关注硬广产生的异常流量,到今年增加对内容营销及KOL等存在的无效流量分析,国双为广告主了解互联网流量行业现状提供了数据依据,每年也都得到了客户和行业伙伴的大力关注。
三,《国内互联网异常流量白皮书》的发布会对流量造假组织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2、从国双近日发布的《国内互联网异常流量白皮书》来看,2020全年异常流量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异常流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又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
异常流量下降首先在于行业对异常流量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中国广告协会、MMA中国等行业组织都在大力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国双也积极参与异常流量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贡献了很多黑名单,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效遏制了异常流量上升的趋势。
其次也和疫情有一定的关系。2020上半年异常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下半年又呈现上升的趋势。异常流量的存在,一方面是有造假的利益驱使,另一方面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移动互联网处于红利状态,流量的买卖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广告主需要越来越多的流量,但是媒体能提供的流量总池子已经达到瓶颈,这就会有一定的异常流量来堵上缺口。而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广告主都缩减了预算,对流量需求降低,所以异常流量也就降低了。
从GIVT(一般无效流量)和SIVT(复杂无效流量)各自的变化来看,GIVT是下降的趋势,SIVT则处于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造假成本较低的这部分异常流量在下降,因为整个行业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统一,媒体都会认可GIVT的识别。但是相应的SIVT的变化是上升的,因为这部分流量造假的投入成本更高,其识别难度以及整个行业的统一认知差异会更大。
3、GIVT(一般无效流量)和SIVT(复杂无效流量)两类异常流量在识别方式上有什么差异?
GIVT(一般无效流量)的识别比较简单,通过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黑名单”对比,或者基于一定的特征规则,比如出现高频的点击、曝光,就能够发现里面的异常流量。
SIVT(复杂无效流量)的识别比较复杂,它的复杂在于常规的手段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有行业黑名单作为依据,甚至可能还需要人工的参与。为此,国双采取了一种灰名单的方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存疑的流量识别出来,再借助人工进一步来做更准确的判断。除了识别手段更复杂之外,行业在SIVT的认定上也会存在一些争议,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绝大多数媒体并不认同把SIVT直接剔除来作为结算依据。
4、目前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甄别异常流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