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雾霾引全球议论。
今年1月中上旬,北京城连续多日雾霾笼罩,之后全年中东部诸多大中城市集体沦为雾霾“重灾区”,中国大气污染成为全球性议题,韩日等邻国甚至抱怨“遭中国雾霾入侵”。统计显示,2013年雾霾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 。
本报社评:大雾霾又一次把中国推到镜子前。中国高速发展使我们享受了大量好处,但它造成的问题积累也越来越严重。环保的重要性应在中国下一步战略考量中前置到 突出位置,其他考量应向它让步。
2、日本急剧“右转”恶化与周边邻国关系
年初,安倍晋三在众院宣称将着手修改宪法。4月,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12月,日执政党在国会强推《特定秘密保护法案》。不久,日本内阁会议敲定2014年度预算案,军费开支增至近5万亿日元,其中建立“夺岛部队”的预算尤其醒目。12月26日,安倍在上任一周年的日子公然“拜鬼”。在钓鱼岛问题上,从年初派战机同中国飞机对峙,到年末挑衅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急剧“右转”下,中日关系陷入41年来 低点。
本报社评:日本极端右翼分子不多,但右倾化却是全国性的。不能不说,中日关系这一年的 大变量是安倍上台执政。他是对抗中国崛起的公开鼓吹者。我们需要做很坏的准备,确保在两国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时,给这个历史的宿敌一记难忘的教训。
3、朝鲜局势牵动东北亚稳定
2月12日,朝鲜宣布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进行了 三次核试验。12月9日,朝中社宣布“二号人物”张成泽被解职;13日,朝中社发布消息:张成泽因“从事颠覆国家阴谋活动”等罪名于12月12日被判处死刑,当天执行。
本报社评:核武器给朝鲜带不来实际好处,朝鲜国际地位的 终改善必须与它放弃核活动挂钩,半岛无核化这个“掌心”应是它无论怎么折腾到头来也跳不出去的。中国社会真诚希望朝鲜稳定,但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切不可惯朝鲜的一些毛病。我们一定要让朝鲜明白,它要更多适应中国,而不是反过来,我们无法事无巨细地照顾它的情绪。
4、中国完成权力交接,三中全会勾画改革蓝图
3月14日,在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 当选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中国完成“十年一次的权力交接”。6月, 与奥巴马在加州会晤。一年来,中国领导人出访足迹遍及亚非拉及欧洲、北美。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本报社评:这是一次强有力的换届,它对中国应对内外复杂局面形成准确的契合,成为国家前进的可信保障。这个世界仍很大程度上是大国竞争的世界,而大国兴衰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改革能力。如果三中全会的《决定》全面落实,中国的综合实力有可能在10年内达到与美国的同一层级,这将导致全球力量分布格局的历史性改变。
5、印度沦为“强奸之国”
去年底发生的“黑公交轮奸案”令印度形象大损,并引起示威浪潮。作为回应,3月21日,印度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加重对性犯罪的量刑。9月,“黑公交轮奸案”4名罪犯被判死刑。尽管如此,2013年印度强奸案仍层出不穷,仅上半年,就被爆出4名外国女性在印遭强奸或轮奸。
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赵干城)评论:强奸案折射印度女人卑微角色。印度宗教和传统中一些丑陋的东西依然在现代印度社会中顽固地存在。印度政府其实也做了一些努力以提高妇女地位,但这些努力收效甚微。近期发生的案件可以唤醒人们的改变意识,但是并不能一下子改变。
6、斯诺登持续揭秘“棱镜门”
6月上旬,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将美国安局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媒体,重创美国形象。随后半年,该事件不断发酵,斯诺登本人赴俄避难,西方媒体援引他提供的材料不断爆料美国窃听各国(包括美国盟国)领导人,接连掀起外交风波。
专家(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评论:世界不能接受美国驻外机构为美国在他国实施违反他国法律的行为藏污纳垢。国际社会必须团结起来,阻止美国政府罔顾他国正当权益的侵犯行为。《联合国宪章》必须有其相关的下位法来确认并保障国际社会各成员的信息主权,美国法外监视的霸权主义应该得到制止。
7、叙利亚内战不停歇,化武问题引美俄角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