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分析了逾6500万份论文、专利和软件产品,结果显示:规模较小的科研团队,更倾向于提出新的想法和概念;而规模较大的科研团队则倾向于发展现有的想法和概念。
在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大型科研团队越来越多。科研也越来越变成了一种合作性、团队性的事业和职业。大量研究表明,科研实验室的规模在变大,论文作者也在增加。这种联合的力量,加快了科学和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速度,而这在一些没有相应集体资源和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不过,小型科研团队和大型科研团队的科学产出方面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一直以来都不太清楚。
鉴于此,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詹姆斯·伊万斯及其同事,此次通过对超过6500万份论文、专利和软件产品进行分析,考察了1954年至2014年间的科研团队合作情况。
研究人员采用一种指标来衡量论文或产品如何建立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他们发现,在研究期限内,1—10人的小型科研团队,更倾向于利用新的想法和概念来颠覆科学和技术。相比之下,那些规模较大的科研团队倾向于发展现有的想法。
但这种差异并不代表优劣之分。在随附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认为,在实际中,小型科研团队和大型科研团队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蓬勃发展都至关重要。
总编辑圈点
科学技术在不断迭代升级,科学研究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化。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深入,团队性、合作性已成为科研的显著特征。尤其是像引力波探测、高能粒子探测等大型科研项目,将世界各地科学家凝聚起来,催生出过去难以想象的大型科研团队。科研团队规模由研究项目的特征决定,大型也好,小型也罢,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不能以规模大小论英雄。但研究不同类型科研团队的特征,倒不失为一个新鲜有趣的课题。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28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安全狗解读等级保护实务:如何做到   佳实践
别再考虑立体机空调了,中央空调普遍到每家每户,老师傅帮你科普
雷鸟科技出席中国音视频产业大会 CEO郭彤荣获“
北欧地区将加强电力合作以平抑电价
工信部: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乘用车渗透率达32.4%
数字月饼啥“味道”?摸不着、吃不了 有些还高达10万元
三星发布移动固态硬盘 T7 Shield:防跌落、防水和
【官宣】智慧图与12CM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独家代
股票交易系统组成 创建自己的交易系统
倘使社保卡上有“银联”两字是甚么意义? 哪些问题必要留意?
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产品竞争力突出  拓斯达上半年营收增长31%
合景悠活王建辉:行业处在调整期 收并购的活跃度下降
德邦基金副总经理汪晖:在景气向上行业中寻找优质公司
硬核智能硬件也走潮酷风?360智慧生活年货节即将开启
蜻蜓 FM 完成新一轮融资 中文在线领投,小米、瑞
湾区金融速览丨深圳再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十 香港银行后续或上调存贷利率
没发生疫情地域要启铺常态化核检 这是甚么意义?
商务部:持续扩大市场准入 更加积极吸引外资
再探“鬼屋” 揭开它的前世今生
官宣:NVIDIA 终止对 ARM 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