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盲道”的探路者们,正在触达新世界 | 全国助残日

 头条123   2024-09-23 22:24   318 人阅读  0 条评论
网络“盲道”的探路者们,正在触达新世界 | 全国助残日

  白天的十多个小时里,王永的生活总是重复、沉寂、漆黑一片。等到夜里10点,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才正式开始。

  在网络空间,身处漆黑房间的王永不再是工号“14”的盲人按摩师。他得以探索另外的世界:听歌、聊天、购物、直播,再追一部更新到三百多章的网络小说。

  在互联网上,他是一名“长住客”,好友也大都经由网络结识。王永手机里,使用频率 高的App是QQ;好友列表中,视障者、健全人排列在一起,没有任何区别。聊天之余,他在群里抢红包、斗表情。

  5月16日是 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中国残联曾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在8500万以上。像王永一样的视障人士,在我国超过了1700万人,其中23.5%在30岁以下。尽管不为大众所知,2019年的《视障人士在线社交报告》显示,90%的视障人士在生活中其实非常需要互联网。他们对通讯类软件的需求高达99%,聊天时 爱发送“害羞”“得意”“抓狂”“委屈”等表情。

  王永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手机、电脑等硬件系统里自带的“读屏软件”,就像现实生活里的“盲杖”。打开读屏软件,他将手机靠近耳朵,点开一款App,拇指飞快滑动,屏幕上的信息都得以被朗读。

  然而,就像现实中的盲杖需要平坦无障碍的盲道,读屏软件也只在App具备无障碍特性时才能使用——这意味着一个拥有几十亿字符串的App中,任何“暗坑”都可能将视障用户绊倒。没有经历专门的无障碍处理,当下流行的不少App体验并不顺畅:一枚核心的功能键会被读屏软件单纯播报为“按钮”;一则有用的信息会被译成“滴滴滴”的噪音;更多时候,点击屏幕后得到的声音是大串的数字乱码——这时,王永探索世界的旅程便不得不终止。

  视障者被看见:互联网里修筑起一条条“盲道”

  App的无障碍特性成了王永和他的朋友们在这个世界通行的“盲道”。一段成熟的“盲道”意味着扩宽生活的边界,接触新的可能。就像在QQ中,王永可以顺畅地聊天,添加好友,在不同群聊间穿梭;即使朋友在聊天中发来表情,由于系统已经预先做过无障碍处理,他也可以迅速得知,对方在“呲牙”“偷笑”还是“愤怒”。

  感觉很微妙。“想悄悄融入他们,不麻烦他们;但当阻碍不可避免来临,又会愤怒,难过,提醒着你就是不同的……”王永说,多年前进行网络聊天,读屏软件总将表情播放成“空白信息”,视障者们总会惊愕,觉得被戏弄。

  但这两年,在QQ上,不仅系统自带的黄脸表情可被识别,就连用户自制的图片、动画表情,都能被内置的“图片文字提取功能”译成文字,再被读出声音;他甚至可以点进好友的空间——在那里,腾讯AI LAB的人工智能算法不停运转,将图片翻译成一句简单明快的文字描述。王永得以知道朋友甲“一个人站在烟雾缭绕的山顶”,朋友乙正“坐在傍晚的树下发呆”。

  腾讯QQ产品总监夏志勇介绍,他们自2009年开始关注视障用户,手机版至今已实现了3000多个无障碍特性,每年发挥上亿次作用。在这背后,是众多尝试探索,“每个操作系统,每个手机机型的无障碍读屏功能,细节都不太一样。作为App开发方,我们要适配不同的机型、检查、确认。很大的工作量。”

  在互联网修一条“盲道”并不容易。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杨骅深知这项工程的庞杂。在这个主力推进互联网产品信息无障碍的机构,十几年前, 早试水与他们合作的只有个别“国民级的应用”。

  “QQ作为国内首批开展无障碍优化的产品之一,在视障用户群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杨骅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这款软件正是国内信息无障碍持续发展的侧面写照。

  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腾讯“数字技术增强残疾人权能奖”。那时,QQ、QQ空间、微信、腾讯新闻等多款产品已针对残障用户实现专门优化,成为亚洲首个获奖的组织,也是全球范围内首家获奖的企业。

  一项项无障碍工作的背后,是政府部门、企业、工程师、社会组织,夜以继日地努力,有时间的争夺,也有利益的取舍。杨骅直言,“无障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持续、坚持。”

  信息无障碍事业的起步:从打补丁到写进“产品基因”

  这种无障碍化探索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时任QQ空间技术总监的黄希彤便亲历了当时的热潮。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20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网络 盲道 探路者 正在 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