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引领新变革,数字经济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席卷全球。在信息技术领域,以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能,在未来几年,将全面改造各行各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效率。对于广大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内容,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技术的迭代不断加速,以创新为灵魂的初创企业正在借助技术新动能,创造革命性的新价值,引发新裂变。
当下,初创企业要坚守创新,充分发挥资源效应并非易事,如何抢占先机,乘势追击对于每一个初创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2020年,华为云面向全球初创企业推出沃土初创生态扶持计划(Spark),旨在帮助和加速科技初创企业/生态伙伴业务成长,扶持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专家资源、技术研讨等培训支持,提供包括云计算、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方向的技术支持,5年内累计投入100亿元扶持初创企业和开发者。
2021年,基于“华为云沃土初创生态扶持计划(Spark)”框架,落地于产业云创新中心的华为云“微光训练营”正式启动。在首站深圳大湾区专场成功举办后,华为云初创扶持计划微光训练营南京专场即将于6月4日-5日在中国 一软件产业基地、中国 大的通讯软件产业研发基地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中国(南京)软件谷举办。华为云初创扶持计划微光训练营致力于通过打造产业扶持和创业扶持的双料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度支持,将在云资源、渠道、生态、品牌和商机等方面,协同政府、企业、风投、产业资源帮助初创企业成长,为创业者提供多层级、综合性帮扶方案,带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为了给初创企业提供充分的支持与辅导,微光训练营南京站将为初创企业带来四大权益:1.知名创业导师与投资人现场授课,一对一路演技巧指导、针对企业创业期的运营管理及专业培训;2.路演日将聚集多场优秀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3.微光训练营持续推动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加快转变,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4.海量“产业+创业”资源帮扶,对接区域政府平台资源,进行联合营销与商业机会落地,全球商业化布局资源对接,开拓未来。
作为本次训练营的承办单位,华为(南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是由华为与南京市政府为赋能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产业效率,让城市更智能,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更迅速而联合打造。本次训练营活动共分为两日举办,首日上午将迎来开营仪式,线下100家来自南京市及周边地市内SaaS、AI、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初创云原生企业相聚一堂,共同 面向初创企业的多重扶持政策及深度行业洞察,支持初创企业发展。
在下午的“微光”创课堂中,初创企业将在知名创业导师、投资人与多位业界大咖的主题演讲中,学习创业期的领导力与管理课程、投融资课程与商业模式设计课程。另有路演实战环节,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赋能初创企业转型升级。 二天的项目路演与优秀项目颁奖,将让参与的企业通过加入“初创企业扶持计划”获得全生命周期孵化成长,以及更多商业资源、产业及创业扶持权益。
每一个初创企业都是一点微光,汇聚微光力量,创万物互联世界,6月4日-5日,华为云初创扶持计划微光训练营南京站将顺势而来,期待您的到来。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宏观政策发力进行时 稳链助企增动能 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势头
多地布局“新赛道” 激发经济新动能
创新底色足 成长动能强 创业板公司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超45%
视源股份:上半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大增76.02% 海外市场拓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投资活力不断激发 新动能持续增强 “数”看广东制造业企稳向好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能戴口罩吗?
游族网络亮相长三角文博会,激发文化新动能
浪潮蔡燕:数字化+服务化,现代人力资源转型新动能
订单满、产销旺、动能足 多行业上市公司传递经济持续回暖信号
持续创新 前海合作区建设不断释放动能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同比增长35.4%
“两湾”携手培育外贸新动能 合作快航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积极培育经济新动能构建新增长点
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嗨学品牌专注提升终身职业价值 为职场人士持续“赋新能”、“添动能”
“老汪来了”开启618家居热潮 居然之家数字化转型再添新动能
透过两份500强报告看企业创新动能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2022年度经济学家圆桌会议 探讨全球发展的新动能
小巨人城市图谱⑩丨制造业立市动能凸显 天津再添64家国家级“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