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新一代的智慧医院建设,以流量分析为抓手,提升用户体验

 头条123   2025-01-13 04:56   712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中山一院:新一代的智慧医院建设,以流量分析为抓手,提升用户体验

  中山大学附属 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位于广州市,始建于1910年,2019年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中山一院位居 六

  作为一家现代化大型三甲医院,中山一院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上是较为全面的,基于HIE的可扩展基础架构建立了包括HIS、EMR、HRP、LIS、 PACS等应用的信息化管控体系。虽然信息中心投入了很大精力在IT系统的建设和基础架构的维护上,但还是会出现系统运行缓慢,用户体验感不佳等问题。由于医疗行业的业务特殊性,对系统的连续性和使用效率要求非常高,因此急需建设一套完善的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

  2020年,中山一院采用了新的智能流量分析平台,实现了网络质量和应用系统性能的实时监测,并实现了快速故障分析能力。本次IB资讯记者王永智采访了中山一院信息中心技术负责人刘翰腾,请他 中山一院从流量角度实现稳定运维,提升用户体验的 佳实践。

  1:系统7×24小时全年稳定在线是实现高效就医的基础

  记者:就医院行业来说,其网络运维特点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地方?

  刘翰腾:医院信息系统,尤其是核心系统,都是7×24小时全年都不能停机的, 大的停机时间窗只有半小时左右,否则就会影响患者排队就医。这种行业特性,就需要网络运维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及时排查。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网络运维的要求,对连续性的保障程度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在网络监控工具的选择上,我们要求工具对信息系统传递的及时性,跟流程驱动的准确性,这是和其它行业有差异的地方

  记者:医院智能化运维建设的难点是什么?

  刘翰腾:医院的智能运维常规还是以软件运维优先的,但软件运维它又需要载体,就是硬件跟网络要有比较强的支撑。我们现在感觉智能运维这一块之所以难做的原因,就是软件跟硬件之间的衔接度不高,各种不同的系统各自独立,导致后面其它系统取数据的时候,底层资源的关联性较差,这种情况会导致后续的很多故障定位的问题,比如经常会出现整体资源够用,但是局部慢的情况。出现问题时,软硬件维护人员之间会互相推诿,没有快速定位的方法的话就会责任界定不清

  记者:中山一院日常的用户有哪些?这些人员的数量级是多少?

  刘翰腾:我们的用户分为终端内的用户、开发运维的用户以及患者,也就是前端互联网的用户。终端就是我们的医生、护士跟管理人员。我们内网大约有3000台左右的终端,医生站、护士站、收费处、取药处、自助机,这些我们都定位为内网的医疗业务终端;我们还有2000个左右的办公终端,就是上互联网做一些沟通协调的用途;开发运维工程师的电脑目前的规模有两三百台。患者、前端互联网用户的数量,我们是按门诊量去估算的,每天规模大概在15,000左右。

  2 :智能监测与巡检,提升用户体验

  记者:信息中心对网络运维的能力要求是怎样的?

  刘翰腾:作为运维团队我们希望了解对于终端我们开放了哪些网络端口,哪些端口允许连入我们的网络;服务器开多少台,提供什么系统程序;开了哪些数据库,多少个服务端口等等,这些流程要有一个从发布到批准到后面上线的审核过程,也要有配套的监测运维的机制。我们会做一些日志审计,以及对于流量和数据库的操作行为审计。然后对这些审计的结果,建立巡检,把运作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巡检发现出来, 后建立事件响应流程,有需要的话采取运维干预的措施,这是日常供给侧的。

  还有一侧是故障侧。前端业务是连续在用的,比如有医生、护士或者病人在使用,那么前端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后台就会建立服务台的故障处理流程,比如去判断前端事故的类型,能够快速定位故障的话,就可以尽量缩窄故障的影响面。所以关于故障的定位的时效性准确性是比较头疼的问题,是希望找各种工具来完善的。

  我们这次采用的是智维数据的nCompass可视化智能流量监控平台。其实我们在采用现在这套工具之前,我们也上了很多运维监测类的其他工具,有关于主机性能的,数据库性能的,还有整个机房的环控这些,但是问题在于每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立诊断模型,碰到一个跨系统的故障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维团队的每个人都把自己负责的系统状态报一下,故障出在哪里只能凭团队的运维经验去猜测,导致我们的诊断机制跟定位的精度都不是太高,想要缩窄对业务的影响面那就更难了。

  记者:这次采用新的网络运维工具,实现了哪些目标?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01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